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東西問·傳承 | “中國茶”申遺成功!尋茗六城看茶香何來?

11月29日,“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guān)習(xí)俗”申遺成功,悠悠茶韻促進(jìn)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安吉白茶色白如玉,蘇州碧螺春卷曲如螺,大理下關(guān)沱茶烏潤顯毫,武夷巖茶油潤軟亮,安溪鐵觀音肥壯勻整,廣西恭城瑤族油茶色澤金黃……跟隨直播,赴六地品茶香風(fēng)雅,領(lǐng)略傳統(tǒng)制茶技藝。

分享到:
圖文滾動(dòng)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12-06 17:43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悠悠茶韵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安吉白茶色白如玉,苏州碧螺春卷曲如螺,大理下关沱茶乌润显毫,武夷岩茶油润软亮,安溪铁观音肥壮匀整,广西恭城瑶族油茶色泽金黄……跟随直播,赴六地品茶香风雅,领略传统制茶技艺。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03
    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新网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直播,我是中新网记者孙虹。就在上周,“中国茶”申遗成功。确切来说,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安溪铁观音位列其中。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03
    在本场直播我们将带大家在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跟制茶大师学做一杯铁观音工夫茶;漫步安吉的白茶园,赏味千年野生白茶树繁育出的满口鲜爽;走进太湖畔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体验碧螺春制作揉与炒的奥妙;在云南大理,学着给沱茶“凹”造型;在武夷山下,品大红袍领略宋代斗茶、分茶之风;在恭城油茶小镇,探秘为何油茶要“打”而非“煮”。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04
    主播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这里有着1000多年产茶历史。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17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这个项目创下了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的“体量之最”,共有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安溪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据称早在10世纪就开始产茶。当地最负盛名的“铁观音”茶源于18世纪。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20
    据悉,当地茶农掌握诀窍、技艺纯熟,通过自然环境管理确保茶树栽培的最佳条件,产出优质茶叶。这些方法代代传承,确保了当地茶园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中新网记者孙虹
    2022-12-07 11:24
    一叶芳华,百味千香。作为中国茶的代表,安溪铁观音从宋元时期,就经泉州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而今依然香飘四海。欢迎各位网友来到福建、来到安溪,走茶乡、品茶香。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直播的镜头,一起到浙江安吉喝一杯白茶。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26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作为浙江省代表项目之一,正式入选该名录。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27
    安吉白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是茶中珍品,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叶白脉绿的茶树。
    连续十三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前十强,那么,安吉白茶是怎么由来的?滋味究竟如何?传承至今又有哪些制茶技艺?今天主播子蕙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安吉的茶园,了解安吉白茶的前世今生,现场感受历史悠久的制茶技艺过程。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28
    安吉白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安吉白茶在孝丰县北天目马铃冈(今安吉县天荒坪镇)被人所发现,那个时候的安吉白茶都是野生的也就数十棵茶树,因为安吉白茶是变种茶叶,所以数量很是稀少,直到后来在1979年的时候,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一棵年龄千年的野生白茶树被人发现,于是由科研人员开始对其迁插繁育,从而有了今天的白叶1号品种,也就诞生了现今安吉白茶品牌。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34
    由于安吉全年气候温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安吉白茶中富含了多种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白茶采摘自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采摘之后以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同时,安吉的白茶还可以用来做茶香笋饼、茶香鹌鹑蛋等美食。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40
    白茶的制作工艺主要为以下几道工序: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 中新网记者邓子蕙
    2022-12-07 11:47
    此次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今后安吉白茶的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刚刚我自己亲自体验了这一制茶技艺,更明白了想要将传统制茶技艺一代代传承的不易。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直播的镜头,看看江苏苏州碧螺春是什么样的?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2-12-07 11:48
    感谢浙江的小伙伴带我们品味了安吉白茶的滋味。现在我们来到了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苏菜系大名鼎鼎,其中,有一样名为“吓煞人香”。大家觉得这会是什么呢?松鼠鳜鱼、叫花鸡、响油鳝糊,还是桂花糖水鸡头米?
    其实,苏州人心目中“香”誉天下的,还是杯盏中的碧螺春茶。
    碧螺春茶叶虽小,却大有乾坤。从种植到炒制,都蕴含着江南人的智慧。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2-12-07 11:53
    碧螺春茶在苏州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唐朝“茶圣”陆羽在编写《茶经》时就曾有过记录。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产地洞庭东山、西山位于太湖之中,环境优美、生态宜人,丰沛的水土条件和温润的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种植。
    不同于别处漫山遍野清一色茶树的种植方式,苏州人将碧螺春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交叉种植,使茶叶天然地带有一丝水果的清甜与芬芳。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2-12-07 11:54
    茶农们身挎背篓,采摘下带着露珠的碧绿茶叶。手工拣剔之后,经过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工序。香飘海内外的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就此炒制完成。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经此泡出的茶汤香气浓郁、入口回味纯正。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2-12-07 12:03
    2011年,吴中区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由此,碧螺春茶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双遗”农业品。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2-12-07 12:16
    经传统采制方法制成的洞庭山碧螺春茶,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之外形。“碧螺春”由此得名。有“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之内质。
    除了喝,好吃又会吃的苏州人还将碧螺春茶用在了菜肴之中。将碧螺春制成茶汁与新鲜河虾仁一起烹煮,河虾的鲜甜与碧螺春的幽香相交织,口感清新淡雅,是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一道名菜。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直播的镜头,一起到云南大理喝一杯下关沱茶。
  • 中新网记者熊佳欣
    2022-12-07 12:17
    各位中国新闻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国新闻网记者熊佳欣,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云南省大理市。“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来自大理的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 中新网记者熊佳欣
    2022-12-07 12:18
    下关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础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等多个环节、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 评论
10人参与,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2022年12月18日 10:17 138****8383 [北京市网友]

关注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diǎn)。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