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人物|韓天芑,“巧摘天星的人”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人物|韓天芑,“巧摘天星的人”

2022年11月05日 21: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武漢11月5日電 題:韓天芑,“巧摘天星的人”

  作者 馬芙蓉 武一力

  “父親性格比較急,摘了那么多星星,按照他的工作作風,總要去核查一下看有沒有遺漏,或者是搞錯的,忍不住就上天巡查去了?!?1月1日深夜,韓錫勤在微信朋友圈,寫下對父親的懷念。

  韓錫勤的父親韓天芑是中國著名大地天文學家和天文地球動力學家,中國天文大地測量學科開創(chuàng)者之一。韓天芑因病醫(yī)治無效近日在武漢逝世。

  韓天芑的一生,引領和見證了中國天文學從一窮二白、肉眼觀星,到建立起完整大地天文學理論和技術基礎的過程,也親歷了中國一個世紀的變遷——從貧窮落后走向繁榮富強。

韓天芑。韓錫勤 供圖
韓天芑。韓錫勤 供圖

  炮火中求學

  在韓錫勤眼中,父親愛國、敬業(yè),一心只想干好手頭的工作,建設國家;孫女韓時珺也說,爺爺常教導她,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這份濃郁的家國情懷,與韓天芑年少經歷關系密切。

  韓天芑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象山縣新橋鎮(zhèn)海臺村。年幼時,家里經濟拮據,學費全靠母親養(yǎng)豬維持。14歲那年,母親離世,整個家庭靠父親苦苦支撐。韓天芑高中報考技校,學習土木科,希望早日工作謀生。

  日軍侵華,戰(zhàn)火四起,韓天芑的求學之路,因此充滿艱險。他在寧波高級工業(yè)學校讀了不到兩年,寧波和浙東等地均遭日軍占領,學校幾經搬遷。

  1943年,韓天芑和同學一起輾轉赴重慶求學。途中,他接到父親逝世的電報,加之母親早逝,韓天芑無后路可退,只能繼續(xù)往前走。

  后來,得知當時的“中央測繪學校”招考,不收學費,韓天芑報了名。考試那天,正逢日軍轟炸重慶,飛機在頭頂轟鳴、碎石砸在考場屋頂,一些考生放棄考試逃出門外,原本數(shù)百人的考場最終只剩下數(shù)十人。韓天芑頂著壓力,完成考試并被錄取,自此與大地測量結緣。

  顛沛流離中求生,炮火烽煙中求學,這些經歷深深刺痛了韓天芑。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更加堅定勤學苦練、建設祖國的決心。他給自己立下規(guī)定,習題做完才能去吃飯。畢業(yè)考試時,韓天芑是班級第一名。

  1950年,27歲的韓天芑加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天文大地測量工作,正式開啟科研生涯。

青年時期的韓天芑。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青年時期的韓天芑。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創(chuàng)立“中國的金格爾法”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天文一窮二白,韓天芑等人成為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探路人。

  1953年底,中國開始使用進口儀器——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為黃河流域進行一等天文測量。30歲的韓天芑參與該項目。在外國專家?guī)椭?,韓天芑等人很快掌握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天文測量儀——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的使用技術。

韓天芑進行天文觀測工作。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韓天芑進行天文觀測工作。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現(xiàn)年90歲的施正范既是韓天芑的學生,也是同事。據他回憶,因為是一等天文測量,測量點均在山上,沒有路也沒有汽車,大家靠著4匹騾馬把儀器運至能到達的最近點,再一起把儀器抬上山。作為團隊主心骨,韓天芑強調最多的是保護好儀器。

  施正范當時在團隊負責電臺信號接收。一次使用收報機時,零件出現(xiàn)故障,他在更換過程中不小心把新零件弄壞了,“韓老很嚴厲地批評了我,從那以后我長了教訓,再也不敢馬虎”。

  天文觀測最佳時間是晴朗的夜晚。韓天芑帶領大家“不放過一個晴夜”,觀星、測點、記數(shù)、計算、繪圖……每測完一處,立即坐上馬車奔向下一處。條件雖艱苦,但也樂趣無窮。

  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雖然“全能”,但手工操作比較復雜,計算繁瑣,作業(yè)時間長,當時蘇聯(lián)花費幾十年都未能解決這些難題。于是,韓天芑開始思考能不能在洋設備上想點“新辦法”。他根據設想,試用適于全能經緯儀的簡化計算公式,多次計算后終于成功,使工效提高5倍多。簡化公式得到當時的國家測繪總局肯定,被編進“天文測量細則”。

  但韓天芑并不滿足于此。20世紀50年代末,他提出T4全能經緯儀利用接觸測微器按雙星等高法(即“金格爾法”)測時的方法,實現(xiàn)天文測時的半自動化記錄,大大提高測時精度,被天文界稱為“中國的金格爾法”。這項科研成果,一直被中國測繪部門用作施測高精度天文坐標的重要方法之一。

韓天芑年輕時工作場景。韓錫勤 供圖
韓天芑年輕時工作場景。韓錫勤 供圖

  “巧摘天星的人”

  1960年5月,韓天芑和同事接到任務,奔赴“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開展天文測量。

  一行人從甘肅蘭州乘卡車出發(fā),歷時11天抵達拉薩,克服高原反應,在拉薩奮戰(zhàn)30多個晝夜,首次解決了天文方位角測定中的人儀差問題,為研究分析天文大地網提供依據,并建起高原上第一個天文基本點,填補當時中國天文測量史上的一項空白。

  此外,他組織編算了中國大地天文測量的2628顆恒星平位置表、金格爾星對表、天文基本點測定的最優(yōu)技術方案等;聯(lián)合全國各天文單位和測繪部門共同編制《中國大地測量表》,使中國天文大地網的天文定位納入統(tǒng)一高精度系統(tǒng),他也因此被稱為“巧摘天星的人”。

  1962年底,韓天芑又投入新戰(zhàn)斗——籌建武昌時辰站。該站對中國提高世界時的授時工作,具有重大實用價值。查閱分析中外有關資料、房子的設計、施工隊伍的選擇、購買重要器材等工作,他都一一參加。

  “韓老總想著盡可能地為國家節(jié)約。”一起參與武昌時辰站建設的施正范記得,當時韓老特別強調說,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為科技工作者,處處事事應考慮如何把國家的每一分錢用好?!八且粋€對工作認真、為國家負責的人?!笔┱对u價道。

韓天芑(右)和老師在一起。韓錫勤 供圖
韓天芑(右)和老師在一起。韓錫勤 供圖

  堅持科普惠澤后人

  今年1月,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為韓天芑舉辦了百歲壽辰座談會。談及長壽秘訣,韓天芑曾坦言關鍵在于保持樂觀心態(tài)。平日,他愛穿顏色鮮亮的衣服、養(yǎng)綠植,關心時事政治,用放大鏡看報紙。

2022年1月,韓天芑在自己的百歲壽辰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2022年1月,韓天芑在自己的百歲壽辰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韓天芑尤其喜歡與年輕人交流,常通過微信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一些年輕人遇到煩惱和喜事,也樂意與他傾訴分享。

  “他很愛幫助年輕人?!庇屑?,讓施正范記了一輩子:當年他結婚無錢也無房,是韓老把家里的兩間房讓出一間給他。

  在孫女韓時珺看來,爺爺是中國百年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他深知只有祖國強盛,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爺爺對年輕人成長與教育格外關注。

  為讓更多人了解宇宙的奧秘,韓天芑堅持開展天文科普。據與韓天芑共事40余年的湖北省天文學會原理事長高布錫介紹,20世紀80年代后期,韓老聯(lián)合有關部門和中小學校成立湖北省天文學會,組織天文科普講座、天文夏令營,上百名愛好者加入其中。

  2017年4月,韓錫勤曾陪父親回了一趟浙江象山老家。韓錫勤記得,當時父親已經94歲,身體不太好,但是依然堅持給家鄉(xiāng)孩子們作科普報告。韓錫勤全程聽完,驚訝于父親深入淺出的講解,也感懷于父親對后輩的關懷。

  2020年初,韓天芑感染了新冠肺炎??祻统鲈汉?,他為大學畢業(yè)生寫下一封長信。他說,他的一生恰逢幾次物理學、天文學、測繪學科技浪潮。技術革新會帶來新的機遇和方向,面對新機遇,一定要去嘗試,牢牢把握,不要被一時的成敗得失困住。

  家鄉(xiāng)富裕、落葉歸根、將一些老物件捐予家鄉(xiāng),這是韓天芑晚年常念叨的三大愿望。

  韓錫勤表示,他將遵從父親遺愿,把父親骨灰葬于象山;將把象山老宅捐出,建立鄉(xiāng)俗鄉(xiāng)情博物館。近期他正在整理父親遺物,計劃把父親的獎章紀念章、金格爾法論文原稿等物品,捐給博物館,作為父親留給后輩的禮物。(完)

  人物簡介:

 韓天芑。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韓天芑。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供圖

  韓天芑,中國著名大地天文學和天文地球動力學家,中國天文大地測量學科開創(chuàng)者之一。1923年2月11日生于浙江省象山縣海臺村,1943年10月考入中央測繪學校大地測量系學習,在世界時服務、地球自轉變化和恒星光干涉技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和天文地球動力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以及中國測繪學會理事、測繪學報編委等職。

【編輯:劉歡】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