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東西問丨文明根性特別策劃(二)之二:姚中秋:為什么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

分享到:

東西問丨文明根性特別策劃(二)之二:姚中秋:為什么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

2022年01月24日 18:47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視頻:【東西問】姚中秋:為什么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東西問)文明根性特別策劃(二)之二:姚中秋:為什么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為什么說“天人合一”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姚中秋

  作者 崔白露


  天人關(guān)系一直是中國人重要的哲學命題。在探索這一關(guān)系過程中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成為古往今來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貫穿于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各個階段。

  “中國哲學中的‘天’是生生不已的萬物之全體?!敝袊嗣翊髮W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姚中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表示,敬天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帶來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包容的文明觀和人本中道的生態(tài)觀,使中華文明做到“可大可久”。

2017年12月,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漳村,冬季清晨的霧中,遠山近水、徽派古宅、漁夫等構(gòu)成的畫面宛如一幅天人合一的水墨畫卷。<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胡敦煌 攝
2017年12月,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漳村,冬季清晨的霧中,遠山近水、徽派古宅、漁夫等構(gòu)成的畫面宛如一幅天人合一的水墨畫卷。中新社記者 胡敦煌 攝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哲學的重要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

  姚中秋:理解天人關(guān)系,首先要理解“天”是什么。人類文明演進史上,有一次非常重要的精神突破,那就是伴隨眾多小規(guī)模群體聚合為大規(guī)模政治體(廣域國家),人的信仰經(jīng)歷了從地方性單一神靈崇拜到兼容性多神崇拜體系的突破。在西方,形成一個“主神”統(tǒng)攝眾多神靈的宗教;在中國,五帝中的顓頊、帝堯持續(xù)進行“絕地天通”(即天上天下、神與人各司其職,互不干涉)的努力,最終形成“天”統(tǒng)攝眾多神靈的宗教,確立了敬天之禮。

  對此,《尚書》《國語·楚語下》等典籍中都有詳盡記載,如《尚書》的開篇提到“欽若昊天”,意為敬天且法天而行。此后,“天”成為中國人最大的信仰對象,敬天作為中國宗教的根基,從最深處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性。從那時起,中國作為一個文明與政治共同體誕生。所以,把敬天作為中國人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chǔ)來理解,基本上能把握中華文明的根性。

  中新社記者:從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到季羨林《“天人合一”新解》,許多學者都對“天人合一”思想作出高度評價。您如何解讀“天人合一”?

  姚中秋:“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觀念,深入人心。要準確理解其含義,需要回歸經(jīng)典。孔子道出了天的性質(zhì):“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中國哲學中的“天”是生生不已的萬物之全體,神靈、萬物和人均在其中。天的根本屬性是不言,無人格性。因此,孔子形容“唯天為大”,天至大無外,一切皆在天之中。

  因此,“天人合一”既是一個事實描述,人在天之中,人與天處于合一狀態(tài);也是一個道德誡命,天生人,賦予人以“天性”,即生、長,這是人的“天職”?!吨杏埂烽_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即是此意。人類努力向上,就可以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由近及遠,最終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道德生命境界。當然,這是一個永無窮盡的過程。

2017年1月,苗族舞劇《蝴蝶媽媽》在貴州省貴陽市大劇院首演。該舞劇圍繞“生命”這個永恒的主題,表達了對生命的尊崇以及對“天人合一”的永恒歌詠。<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賀俊怡 攝
2017年1月,苗族舞劇《蝴蝶媽媽》在貴州省貴陽市大劇院首演。該舞劇圍繞“生命”這個永恒的主題,表達了對生命的尊崇以及對“天人合一”的永恒歌詠。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中新社記者: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歷史變遷,“天人合一”思想得以傳承并不斷發(fā)展,蘊含著怎樣的文明邏輯?

  姚中秋:敬天塑造了中國人的生命,塑造了中華文明的全部。我們?nèi)粘I?、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詞匯都有“天”字,比如天下、天道、天子、天命、天賦、天性、天籟等。我在此談兩點認識。

  第一,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命觀。中國人為什么特別勤勞、積極向上?根源在于敬天的信仰,《易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碧煨胁灰眩嗽谔熘?,也應(yīng)行而不已,積極向上,立己立人,達己達人。

  第二,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天的特征是至大無外,涵容一切。宗教上,天涵容一切神靈,包括外來神靈。世界其他宗教傳入中國后,都融入中國并成為中國文化一部分,中國歷史上也從未發(fā)生宗教戰(zhàn)爭。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值得去認真研究。如何解決當今世界看似無解的宗教沖突,中國人的敬天信念會是一個方向。

  政治上,中國在長期歷史中形成多元一體民族共生格局,大部分時間都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單一政治實體。幾千年里,這個共同體吸納不同民族,成就了中華民族之大。同時,中華文明“王者無外”,對他者持包容態(tài)度,積極接納外來知識、技術(shù)、藝術(shù)甚至習俗。正是靠這種敬天所帶來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做到了“可大可久”。

2021年12月,民族團結(jié)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會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舉行。<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2021年12月,民族團結(jié)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會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舉行。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中新社記者:西方世界如何看待天人關(guān)系?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有何異同?

  姚中秋:中國以外絕大多數(shù)文明所信仰的都是人格神,是具體的超越性存在者,突出表現(xiàn)為對人說話,如《圣經(jīng)·舊約》開篇寫道:“神說還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在人和萬物之外,有其獨立之體,因此西方神、人截然兩分,絕無可能“神人合一”。神對人擁有絕對權(quán)威,通過言辭對人頒布完備的律法,可以懲罰人,人必須絕對服從。這樣一來,信神成為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宗教問題就成為西方文明的核心問題,以至于亨廷頓這樣的大政治學家也跌入“文明沖突”就是“宗教沖突”的思想陷阱。

  比較不同文明可以更清楚理解天的性質(zhì)。中國的天不同于古希臘人、羅馬人崇拜的主神,也不同于猶太教、基督教崇拜的唯一真神。天是生生不已的萬物之全體,人在其中,天亦不言,所以對于天,其實無可信仰,中國人只是取法于天、自主生活而已。因此,中國人的生命是高度自主的,人生、社會、政治問題最終都要靠人自己解決,所以中華文明始終以人為中心。

  因此,中西方文明所崇拜的最大對象是不同的,一個是天,另一個是人格神。理解中西文明的區(qū)別,最后都可上溯到“天”沒有人格、“神”卻有人格這一點上。

  中新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疤烊撕弦弧痹诋敶泻涡碌睦碚摵蛯嵺`發(fā)展?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何種借鑒?

  姚中秋:以敬天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有許多契合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唯物主義精神。天人合一觀念下,天是生生不已的萬物之全體,沒有另一個超驗世界;中國人崇拜的神也是“唯物”的,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祖先、圣人是人,神的世界是遠方的人、物的世界,沒有絕對意志或全知全能。

  第二,將平等作為根本政治價值?!拔┨斓兀f物父母”,天生人,人在天之中相互平等。早在戰(zhàn)國、秦朝,通過建立郡縣制的直接統(tǒng)治機制,消滅各種貴族力量,中國在政治、法律上實現(xiàn)了所有國民的身份平等?!巴鹾顚⑾鄬幱蟹N乎”,既是古今中國人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政治價值。

  第三,發(fā)展生產(chǎn)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chǎn)力是歷史發(fā)展的動力。“天人合一”觀念其實也代表中國人熱愛生活、熱愛生產(chǎn)的態(tài)度:人的“天職”是生生不已,應(yīng)積極勞動養(yǎng)活自己;政府的根本責任是讓老百姓活得更好,生養(yǎng)后代。大禹說:“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為此,政府要“正德、利用”,即發(fā)展生產(chǎn)力。

2021年5月,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龍脊古壯寨舉辦一年一度開耕節(jié),村民在梯田上開展偶耕、挖田、砍田基等傳統(tǒng)農(nóng)事活動。<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fā) 潘志祥 攝
2021年5月,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龍脊古壯寨舉辦一年一度開耕節(jié),村民在梯田上開展偶耕、挖田、砍田基等傳統(tǒng)農(nóng)事活動。中新社發(fā) 潘志祥 攝

  近代以來,中國接受并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用這一融匯中西、與“天人合一”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的思想武器,中國在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體系中實現(xiàn)獨立和國家發(fā)展,并致力于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前面提到的包容性、平等、發(fā)展生產(chǎn)力等問題。

  此外,敬天、天人合一的觀念,亦是中國人生態(tài)觀最深刻的哲學基礎(chǔ)。宋儒張載在《西銘》中說:“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蓖鲇谔欤斓亻g萬物均與我相關(guān),因此要“仁民愛物”。同時,中國的生態(tài)觀也注重人本立場?!拔┨斓兀f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人需利用天地所生之萬物,但人是萬物之靈,要對子孫后代、天地萬物負責,通過自我約束,順物之性而用之,實現(xiàn)人與萬物“各正性命,保合太和”,這就是人本的、中道的生態(tài)觀。(完)

  受訪者簡介:

  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歷史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研究經(jīng)學、歷史政治學、現(xiàn)代世界政治體系理論。出版西方法政譯著十余種、中國經(jīng)史研究著作多種。最新出版著作《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可大可久:中國政治文明史》。

【編輯:于曉】
關(guān)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服務(wù)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