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東西問|何弘:中國網絡文學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分享到:

東西問|何弘:中國網絡文學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2022年01月24日 1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東西問)何弘:中國網絡文學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何弘:中國網絡文學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者 張陽

  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興力量,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洋粉絲”。日前發(fā)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顯示,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產品出海最大的IP來源,其中諸多精品受到西方讀者熱捧,而在海外受眾中,“Z世代”占絕對主體,網絡文學作品也成為西方“Z世代”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出?!?0年的中國網絡文學,何以成為中國文化產品出海最大的IP來源?又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中國作家協(xié)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上述問題作出闡述。

  中新社記者: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產品出海最大的IP來源。您認為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哪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何弘:網絡文學是中國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是全球互聯(lián)網共享發(fā)展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傳播和閱讀都是基于互聯(lián)網特點發(fā)展起來的,即時高效、成本低廉、互動性強,具有跨國界廣泛傳播的天然優(yōu)勢。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影響不斷擴大,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意愿日益強烈,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有了充分的前提和堅實的基礎。

2020年7月,中國網絡文學小鎮(zhèn)正式落戶湖南長沙,并迎來妖夜、丁墨、中秋明月、香蕉等首批30余位網絡作家入駐。<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向一鵬 攝
2020年7月,中國網絡文學小鎮(zhèn)正式落戶湖南長沙,并迎來妖夜、丁墨、中秋明月、香蕉等首批30余位網絡作家入駐。中新社記者 向一鵬 攝

  中國網絡文學在2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注重故事性、想象大膽奇特、代入感強等特點,建立起了類型豐富、題材多樣的發(fā)展生態(tài),作品數(shù)量眾多,每天新創(chuàng)作作品超過1.5億字,不同讀者總能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作品。這是中國網絡文學能夠吸引大量海內外讀者的內在因素。

  同時,中國網絡文學的高速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紅利。近年來,靠讀者的大幅增長維持收益增長的發(fā)展模式遇到瓶頸,網絡文學企業(yè)紛紛拓展海外市場,尋找新用戶。這是網絡文學近年來海外傳播增長的外在因素。

  中新社記者:如果從2001年算起,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之路走了整整20年。這期間,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發(fā)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何弘:20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經歷了從實體書出版的傳統(tǒng)模式到在海外建立當?shù)乇就粱l(fā)展生態(tài)模式的系列轉變,形成了海內外協(xié)同發(fā)展、相互促進的業(yè)態(tài)。

  2014年12月Wuxiaworld(武俠世界)創(chuàng)立,2015年Gravity Tales、Volarenovels創(chuàng)立,隨后,掌閱iReader App、閱文起點國際、中文在線Chapters、縱橫TapRead等紛紛上線,中國網絡文學進入在線翻譯傳播階段。

  2018年4月起點國際開放海外創(chuàng)作,吸引海外創(chuàng)作者,建立由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UGC)的模式,目前有11.5萬海外作者,上線作品20萬部,用戶7300萬名。中國網絡文學已形成從線上到線下、從PC端到移動端、從文本閱讀到IP開發(fā)、從對外翻譯到在海外建立當?shù)乇就粱l(fā)展生態(tài)模式的多元化國際傳播格局。

2021年9月,“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浙江烏鎮(zhèn)開幕。圍繞“網絡文學的世界意義”主題,網絡文學作家、評論家、網絡文學平臺代表等共話中國網絡文學“揚帆出?!?。中國作家協(xié)會 供圖
2021年9月,“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浙江烏鎮(zhèn)開幕。圍繞“網絡文學的世界意義”主題,網絡文學作家、評論家、網絡文學平臺代表等共話中國網絡文學“揚帆出?!?。中國作家協(xié)會 供圖

  中新社記者:哪些題材的作品在海外最受歡迎?不同地區(qū)的讀者是否也有不同的閱讀偏好?

  何弘:不同地區(qū)的讀者因文化差異,喜歡的網絡文學作品類型各有不同。

  北美和歐洲讀者偏好男頻仙俠、玄幻和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品。如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尊師重道的《天道圖書館》,來源于東方神話傳說故事的《巫神紀》,展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都市風貌和醫(yī)學發(fā)展的《大醫(yī)凌然》等作品,都受到熱烈追捧。想象的奇特和文化的獨特,是這些作品吸引歐美讀者的主要原因。

  東南亞及日韓等地讀者偏好女頻古言、都市言情類作品。相對歐美來說,這些國家同屬亞洲文化圈,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較深,表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作品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中新社記者: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受眾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特點。為什么他們更能接受中國網絡文學?這對網文未來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何弘:網絡文學在中國的傳播最初是以年輕讀者為主,逐步向其他年齡段擴展。網絡文學海外受眾也同樣具有這個特點。原因主要是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別是“Z世代”,就是伴隨互聯(lián)網成長起來的,更容易接受網絡化的傳播方式?;ヂ?lián)網開放、包容、共享的特性,使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不斷減少,年輕受眾的欣賞趣味日益接近。

  西方“Z世代”受眾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對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海外年輕受眾的成長和人數(shù)的增加,中國文學、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必將日益擴大。

  中新社記者:除了網絡傳播更契合年輕人之外,您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對西方“Z世代”產生強大吸引力的根源是什么?

  何弘:中國網絡文學是中華文化網絡化的文學表達。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網絡文學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成為網絡文學寫作重要的題材來源。中國網絡文學的吸引力,一方面源于表達的網絡化,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源于中華文化的魅力。換句話說,中國網絡文學因對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而使自身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

  文化的影響力與國力正相關。在世界各國了解中華文化意愿不斷上升的時候,中國網絡文學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xiàn)中華文化,以超強的故事性、豐富大膽的想象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吸引了大量讀者。

  中華文化本就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文化,倡導和而不同,這使得中國網絡文學在表現(xiàn)中華文化的同時,不排斥、不拒絕甚至主動融和西方文化,如奇幻類型的網絡文學作品就大量吸收了西方文化,融入東方元素,受到很多西方讀者的喜愛。

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 ”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報告》指出,海外讀者日趨關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過500部作品被譯為英、日等十多種語言文字,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網站日均訪客超過50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杜燕 攝
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 ”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報告》指出,海外讀者日趨關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過500部作品被譯為英、日等十多種語言文字,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網站日均訪客超過50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中新社記者:西方國家有沒有網絡文學?與中國網絡文學業(yè)態(tài)是否存在交融互鑒?

  何弘:對網絡文學,人們其實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解。按目前較為狹義的理解,網絡文學主要指在文學網站或移動閱讀平臺連載、發(fā)表的類型小說。中國有上千萬人在網絡文學平臺注冊,有上億讀者閱讀網絡文學作品,網絡文學已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文學寫作、閱讀的最普遍形式,惠及世界各國民眾。這個意義上的網絡文學,是中國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我們?yōu)槭澜缥膶W在網絡時代的發(fā)展貢獻的中國方案。

  西方的文學網絡化傳播很早,比如亞馬遜的電子書,發(fā)行已有很多年。但電子書是將創(chuàng)作好的文學作品進行電子封閉,這種模式下的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在文本上沒有什么不同,很難說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西方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文學網站,基本是移植中國網絡文學的模式,不少是中國文學網站在海外建立或參與建立的。

  中新社記者:如果要長久地抓住西方“Z世代”受眾,中國網絡文學未來該如何發(fā)展?

  何弘:中國網絡文學未來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走高質量發(fā)展的道路。一方面,要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新時代中國故事,讓讀者在故事中體會、理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網文 大會“網絡文學走出去”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世界舞臺中國故事”為主題。 中國“網絡文學 ”大會組委會 供圖
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網文 大會“網絡文學走出去”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世界舞臺中國故事”為主題。 中國“網絡文學 ”大會組委會 供圖

  另一方面,對中國文化的表達,要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要融入現(xiàn)代觀念、現(xiàn)代意識,提高世界讀者的認可度。

  中國網絡文學未來的發(fā)展,可以構建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IP宇宙(讓這些作品既有自己的獨立性,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且具有統(tǒng)一的世界觀),使其影響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各個方面。(完)

  受訪者簡介:

  何弘,男,河南新野人,1967年出生,1988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二級研究員,中國作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長期從事文學評論及文藝理論研究工作,發(fā)表有理論和評論文章近百萬字,著有專著《生存的革命》《網絡化背景下的文學藝術》,論文集《探險者》《我看》《超越還是重復》《從鄉(xiāng)土到多元》,紀實文學《命脈》等,曾任包括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在內的多種重要文學獎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編輯:房家梁】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