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漢學家|秘魯漢學家柯裴:客家人搭建中秘文明交流橋梁

東西問·漢學家|秘魯漢學家柯裴:客家人搭建中秘文明交流橋梁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客家人搭建中秘文明交流橋梁

  作者 譚馨章 崔文月

  2024年,是獲得官方認可的首批中國移民抵達秘魯175周年。在秘魯卡亞俄港,矗立著一座華人抵達秘魯紀念碑。175年前的1849年,正是那座港口,迎來了一批乘船抵達的華工。從此,華人在那個遙遠國度開始書寫自己的歷史。而在最初遷徙到秘魯?shù)闹袊泼裰?,不乏客家人的身影?/p>

  秘魯漢學家柯裴(Patricia Marina Castro Obando)對客家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不僅將“中國和秘魯?shù)目图胰恕弊鳛槠洳┦空撐牡倪x題,還出版了圖書《隱形的社群:秘魯?shù)目图胰恕?。近日,她接?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東西問”欄目專訪,講述客家人在秘魯由隱形到顯形的融合之路,深化了對秘魯華人的歷史與現(xiàn)實的認識。

  客家人為秘魯文化多樣性作出貢獻

  柯裴回憶,多年前,一位中國教授向她詢問有關秘魯客家人的情況,那是她第一次聽說這個群體。也正是這次經(jīng)歷,讓她開始了解客家歷史和文化,并深深為之著迷。

  在千余年的歷史中,客家人從中國北方一路南遷,再移民到世界各地??屡嵬ㄟ^研究認為,客家人主要有五大特征:

  其一,客家人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多次遷徙,這些經(jīng)歷讓他們形成了面對各種情況尤其是不利條件時的堅韌性格和適應能力。

  其二,客家人的家庭和社會結構極具凝聚力和團結精神。這一特征反映在客家人生活的房屋建筑土樓中。土樓,適合大家族居住,具有很強的防御功能。

  其三,客家人在工作中勤奮努力,并通過接受教育實現(xiàn)自身進步和發(fā)展。這兩者結合,是實現(xiàn)家庭和社會進步的基本支柱。

  其四,雖然經(jīng)歷多次遷徙,但客家人仍保留了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如語言、音樂、美食、傳統(tǒng)習俗等,這是他們的文化身份認同。

  其五,作為一個融入新環(huán)境而不失身份認同的華人社群,客家人為文化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秘魯客家人供奉的關公像。受訪者供圖

  初到秘魯,客家人為何隱形?

  根據(jù)柯裴的研究,1849年,首批中國移民從廣東省出發(fā)前往秘魯,其中就不乏客家人的身影。然而,有關客家人的記錄卻很少,因為他們經(jīng)歷的幾次移民浪潮與中國移民的整體情況相似:第一波浪潮開始于1849年,主要是華工前往秘魯從事農業(yè)種植、鳥糞開采和基礎設施修建等工作;第二波浪潮自1874年算起,中國和秘魯簽訂《中秘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商貿移民取代了勞工移民;20世紀初,第三波浪潮中,由于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實施的入境限制,中國工人不得不轉移到其他拉美國家,這批移民被稱為“加州華人”(chinos californianos),其中就有客家商人。

  “一開始,這一社群在秘魯是隱形的。導致這一情況既有內因也有外因。1855年至1867年發(fā)生的土客沖突是內因之一,而外因則包括秘魯社會無法從華人移民大社區(qū)中將各個社群識別和區(qū)分出來。”柯裴解釋。

  柯裴研究發(fā)現(xiàn),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客家僑團“秘魯同升會館”及其內部各種客家廟宇宗祠的建立,客家人逐漸受到關注。隨后,客籍領袖、企業(yè)家謝寶山(Aurelio Pow San Chia)成為客家社群顯形的關鍵。他在19世紀末定居秘魯,之后在整個華人社區(qū)發(fā)揮領袖作用。

  “為什么謝寶山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雖然那個年代的秘魯種族主義情勢嚴重,但他仍然成為了領袖?!笨屡峤榻B,在華人圈子內,謝寶山成功將來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社群整合成一個大社區(qū)。他是一位富有遠見的企業(yè)家,在華人社區(qū)以外的秘魯社會也備受尊敬,并修建了學校,在秘魯推廣中華文化。作為一位正義、仁慈的華人領袖,1921年,他被秘魯政府授予“太陽勛章”(Orden del Sol),這是對杰出人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榮譽?!爸钡浇裉?,我們還記得謝寶山先生的杰出貢獻。”柯裴說。

2024年11月12日,秘魯首都利馬,唐人街“中華坊”牌樓。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搭建中秘文化交流橋梁

  柯裴分析稱,由于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民族歸屬感,客家移民及其后代對中華文化在秘魯社會的傳播和保存作出了貢獻。這有助于雙方的文化理解以及秘魯多元文化身份的建立??屡崽岬搅嗣佤斠晃恢目图以娙薐ulia Wong Kcomt。她是客家后裔,今年剛去世,是秘魯華人社區(qū)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她的詩句很美,在其中能找到客家元素、客家文化的痕跡。

  在柯裴看來,具有中華文化鮮明特征的客家文化融入秘魯當?shù)厣鐣w現(xiàn)在多個方面。

  秘魯?shù)目图胰伺c當?shù)貜N師或旅店老板等人合作,推廣客家傳統(tǒng)食譜和烹飪方法,并根據(jù)當?shù)厥巢倪M行調整,共同為“chifa”(中國和秘魯美食的融合)的出現(xiàn)作出了貢獻?,F(xiàn)今,“chifa”已成為秘魯中餐館的代名詞。

  在柯裴看來,中餐、特別是粵菜,是了解當今秘魯美食的關鍵。秘魯美食因粵菜元素的加入而更豐富,包括食材、烹飪方式、新菜式等。而在粵菜廚師中,有不少客家人。她提到了兩家秘魯知名的客家餐廳:在秘魯經(jīng)營了很多年的“Restaurante TiTi”可能是秘魯?shù)谝患铱图也蛷d,也是最受歡迎的餐廳之一,它是中餐特別是客家菜融入秘魯美食的例子;另一家餐廳“Restaurante Hakka”成立于2018年或2019年,烹飪客家菜,現(xiàn)已成為秘魯知名中餐廳之一。

  至于客家菜的特點,柯裴在接受秘魯《商報》采訪時曾這樣描述:“我嘗試過客家菜,比粵菜要油一些,可能因為客家人來自山區(qū)。飲食習慣通常與氣候、周圍的食材等有關,客家菜比粵菜味道重一些。”

  秘魯?shù)目图胰巳詴谥袊鴤鹘y(tǒng)節(jié)日進行慶?;顒?,比如春節(jié)??图胰艘脖A糁裥叛?,比如在會館里供奉關公。有趣的是,在這個絕大多數(shù)人信仰天主教的國度,秘魯人對客家廟宇很崇敬?!懊佤斎巳タ图覐R宇是為了San Acon,也就是中國的關公?!笨屡嵊^察到,秘魯人會去客家廟宇學習看風水和占卜,關圣帝君巡游等活動在秘魯也取得了成功。

  在經(jīng)商方面,客家人建立了從小型企業(yè)、家庭商店直到連接中國香港和秘魯卡亞俄等港口的進出口貿易鏈,以銷售中國和秘魯?shù)漠a(chǎn)品。

  在秘魯?shù)娜A人社團中,“秘魯同升會館”因始終將客家人團結在一起而聞名,同時也通過會館所在的客家建筑促進了秘魯社會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成為文化傳播的橋梁。

2024年11月12日,秘魯首都利馬,唐人街上的商場。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創(chuàng)造文化之間的交匯點

  著有《隱形的社群:秘魯?shù)目图胰恕芬粫目屡嵴J為,秘魯客家人的經(jīng)歷為中華文化“出?!薄⑻貏e是在適應、融合和尊重當?shù)匚幕矫妫峁┝藢氋F經(jīng)驗。她認為,這進一步表明,成功的文化融合需要靈活性、相互尊重和包容性,這些特質對于文化“出?!钡某志眯灾陵P重要。

  談到中華文化的“出?!保屡嶂赋?,除了培養(yǎng)受眾的興趣,制定策略也很重要,要尋求創(chuàng)造交匯點以加強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她認為,可以把美食融合當成橋梁,促進跨文化交流;此外,秘魯當?shù)氐囊恍┪幕行?,在進行文化活動時,可以結合秘魯本地的文化元素。在技術手段方面,則可以通過融媒體產(chǎn)品講述中國人的堅韌性格和身份認同,展示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伴隨著客家人的遷徙,客家文化也播撒到了世界各地。談到客家人在秘魯從隱形到顯形的歷程,柯裴總結道,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當一種文化與其他文化展開對話時,就會更受重視。(完)

  受訪者簡介:

柯裴。受訪者供圖

  柯裴(Patricia Marina Castro Obando),秘魯漢學家,現(xiàn)任秘魯天主教大學政治和國際關系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秘魯?shù)闹袊图乙泼瘛?014年至2016年參加“新漢學計劃”,為北京大學與秘魯天主教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著有《秘路情深:十八個中國故事,同一顆秘魯真心》《文明的長河:中拉文明互鑒》(西班牙文版)以及《隱形的社群:秘魯?shù)目图胰恕返茸髌贰?

【編輯:付子豪】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