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復中“重生” 探訪甲午沉艦“靖遠”艦出水文物

發(fā)布時間:2023年03月17日 10: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日,山東省發(fā)布了北洋海軍“靖遠”艦遺址的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成果,該遺址位于6到8米深的水下,分布面積約850平方米。山東威海是甲午戰(zhàn)爭終戰(zhàn)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xiàn)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lián)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

  【解說】此次發(fā)掘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基本情況,共出水各類文物200余件。近日,記者來到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護與利用實驗室,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澤冰與工作人員正在商討此次出水的鐵質文物的修復與保護。

  【同期】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澤冰

  大概有60到70天的時間吧,我們一共布設了三條探溝,然后一共出水的文物大概是200來件,最主要的就是210毫米主炮的炮彈,因為這個是具有指向性的,這種口徑的炮彈呢當時只有在致遠(艦)、靖遠(艦)、包括威遠(艦)這種快型的沉艦上才配備的,出的大量的一些文物呢,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以彈藥類,還有生活的一些用品為主。

  【解說】據(jù)了解,目前,“靖遠”艦出水文物一部分被放在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進行保護性修復,另一部分體量大的炮彈保存在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

  【同期】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澤冰

  我們現(xiàn)在最緊急的就是對于這一批出水文物的一個保護,我們得需要馬上跟進,因為涉及到出水的環(huán)境不同,它因為長期浸泡在這個高鹽度的或者是高壓的這種水中,暴露出水以后它最大的問題就是,馬上進行的脫鹽處理,處理完鹽分以后,后續(xù)的文物本體的一個穩(wěn)定,它得需要有專業(yè)的文保(文物保護)人員去對它進行跟蹤,隨時要介入到它的這種(防)氧化的過程。

  【解說】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不少金屬文物在修復之后,表面的刻字、紋樣清晰可見。實驗室負責人蘭棟告訴記者,脫鹽過程最為耗時,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

  【同期】實驗室負責人 蘭棟

  金屬文物修復主要包括表面的清理、清洗、除銹,最主要的就是海水里出來的(文物),就是脫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在海水里泡了那么長時間,就是鹽分很高,而且金屬尤其是鐵器,它比較活潑,金屬比較活潑,然后很容易就是在處理的過程中又會另外生銹。

  【解說】蘭棟向記者介紹,這批文物先經過清理去除其銹蝕病害,脫鹽,再經過緩蝕封護處理,使文物恢復穩(wěn)定狀態(tài),讓文物重現(xiàn)光澤,基本能夠達到對外展覽的條件。

  王峰 山東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盧巖】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