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viha.cn  


用動作語言傾訴心靈
──記著名青年舞蹈家沈培藝

文.曾有情

沈培藝作為中國當今舞壇寥寥無幾的耀眼人物,可謂飽領風光。有許多公眾的評價可以為她定位:《人民日報》稱她有「一流的表演才華」;《光明日報》評她有「卓然不凡的藝術功力」;香港《文匯報》辟專版贊她是「中國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婦女刊物《清秀》雜志、新加坡《新明日報》、《聯(lián)合晚報》譽她是「中國學院派舞蹈權威代表」、「體現(xiàn)了中國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國當今民族民間舞蹈的發(fā)展水平」;許多外國舞蹈同行稱她是「用心靈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

  這位麗人用她優(yōu)美的舞姿在舞臺上劃下了一條閃光的藝術軌跡。

  遲到的軍人夢         

  沈培藝出生于廣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童年不幸多于幸運。她家住在被市民稱為「貴族區(qū)」的廣州市西關,有兩棟私有宅樓,令人□慕的「西關小姐」也品嘗過短暫的幸福,但好日子如同美夢的凋謝。在她3歲的那年,「文革」巨浪猛地拍打她的家門,災難突然降臨,她的家被抄,被封,被紅衛(wèi)兵強行霸占。母親抱著瑟瑟發(fā)抖的小培藝,在自家樓前的屋檐下站了3天3夜,任梅雨季節(jié)的陰冷撩撥母女的發(fā)絲和心境,淚水伴著雨水長流。一張封條剝奪了母女回家的權利。

  沈培藝不足4歲,母親被下放農(nóng)村,她只好寄養(yǎng)外婆家。外婆住在武漢歌舞劇院,這個環(huán)境造化了沈培藝藝術家的雛形。她的表演天才已開始盡情流露,演員們練功和排練,她趴在窗戶上悄悄地看細細地學。劇院上演過數(shù)百場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她場場必看,已「偷」來了幾般舞藝,劇院上演的劇目,她都能把每個角色從頭跳到尾,外婆用罐頭盒給她做了一個紅燈,小「鐵梅」便維妙維肖,出神入化起來。后來,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歌舞團到武漢招演員,培藝應試;3000多名考生層層過濾后,只剩下10多名,培藝卻位居眾首,團里的領導說錄取不會有大問題,她便在興奮與焦急中一天天等待。她終于盼來了通知,但不是錄取。通知說她功底好,本已錄取,只因家庭原因,政審未通過,不甚惋惜云云。這是培藝藝術生涯中的第一次沉重打擊。1978年,在一種和煦的政治氛圍里,培藝迎來了自己藝術啟蒙期的大轉折,北京舞蹈學院招生,她以優(yōu)異成績終于榜上有名。

    在沈培藝的經(jīng)歷中,充滿了陰差陽錯和戲劇色彩。17年前,現(xiàn)任總政歌舞團團長的孫加保去武漢出差,得知武漢歌舞劇院大院里有一個小女孩,柳琴彈得好,舞跳得更絕,人稱「小柳琴」。孫先生準備帶她回團當舞蹈演員,就因晚了半拍,她已上了舞蹈學院。沈培藝又失去了一次穿軍裝的機會。孫先生也感嘆與她失之交臂,后來就漸漸地把她忘了。直到她嶄露頭角后,細一了解,才知她就是當年的「小柳琴」。1989年已功成名就的沈培藝調入總政歌舞團,成了孫加保麾下的一名「年輕有為的舞蹈表演藝術家」(孫加保語),既遂了孫加保多年前的心愿,又圓了沈培藝的軍人夢。這個夢的實現(xiàn)她已追尋了整整12個年頭。

  不大聽話的好學生

  至今,舞蹈學院的老師提起學生時代的沈培藝,還親切地說她是「討人喜歡的不大聽話的好學生」。她天資聰慧,悟性極高,勤奮好學,不僅專業(yè)課在同學中名列前茅,文化課也遙遙領先,次次考試,從容上陣,總是高分。老師教她什么她懂什么,但在管理上老師說什么,她卻不一定聽什么。她有她的理由,有些課她已心領神會,沒有必要再去熬時間,而有些音樂會、話劇、歌舞劇、畫展、書籍等等對她又太有吸引力。當這些與學院的管理發(fā)生沖突時,她會「毅然決然」地選擇后者。

  沈培藝有她自己的學習竅門。老師教動作時,第一遍她絕不去「做」,而是在一旁仔細地觀察,第二遍她是用「心」去揣摩,第三遍才跟著比劃。最后恰恰是她做得最準確,更有韻味。后來,她功成名就之后,對此總結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掘舞蹈的內涵,尋覓作品的精微」。

  因早先家庭命運的打擊,以及對愛意的渴望,對信任的尋求,對前途的憂慮,使沈培藝從小就變得苦悶和自卑。好多女孩子的情調和愛好在她身上「先天不足」。她不愛花不愛吃零食,她害怕人群,害怕熱鬧,不愛哭,不愛笑不愛說話不愛合群,喜歡低頭行步,埋頭讀書。她讀了許多的名著,扎實地豐富了她對藝術的理解和創(chuàng)意。如今,她濃濃的書卷氣頗受人稱道,寫過詩歌、小說、散文和論文,行文如流水,思想敏銳而深刻。少時因自卑而致學,也為她鑄成大器奠定了基礎。

  沈培藝身段修長,苗條似柳,但從不節(jié)食,而且除了舞蹈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吃,蛋糕、涮羊肉、燒烤等等興趣盎然。這對于別的舞蹈演員是有食心沒食膽的。她的竅門是把吃進去的致胖物質用獨特的練功方式消化掉,既過了饞癮,又身材窈窕如初。她摸索出了一套別人無法解「密」的「沈氏意識練功法」。

  從《新婚別》走向輝煌

  沈培藝從北京舞蹈學院中專部民族舞專業(yè)畢業(yè)再轉入該院大專部中國舞表演專業(yè)繼續(xù)深造,畢業(yè)后,留任該院青年舞蹈團舞蹈演員。經(jīng)過8年的精心打磨。她已具備全面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出色的表演技藝,對中國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十分精通,對準確地塑造人物的鮮明形象,賦予角色的深刻內涵已頗有研究。1985年,全國第二屆藝術院!柑依畋刮璧复筚惱_序幕,沈培藝以古典雙人舞《新婚別》參賽。這個作品取材于杜甫同名詩作,表現(xiàn)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和「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復雜情思。新娘子在洞房之夜的妖媚嬌羞之態(tài),驚見掛劍預感丈夫要「戎行」之念,聽到雞鳴對別離之恐……沈培藝通過一層層細膩的心理解剖,一層層的情緒推進,使觀眾為新娘依依難舍的悲憾、無奈,無不寄以深切的同情以至神傷、落淚。沈培藝對這個作品的成功有一段至深感受,她說:「單靠熟練的動作和表情,來表達新娘復雜的內心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這個作品剛開始公演時,我自己覺得感動得不行,但是臺下卻毫無反映無法在觀眾心中產(chǎn)生共鳴。下來后,我反覆琢磨,必須在情字上下功夫,與新郎沒有情感的交流,又怎么能打動觀眾?經(jīng)過多次的體會改進,我加強了形體的流動,以體現(xiàn)人物感情的變化,同時更注意在動作上對新郎的深信寄意!构唬缎禄閯e》在「桃李杯」大賽上博得喝采,有兩場表演,評委們還亮出了10分的最高分。最后一輪的決賽,她發(fā)揮極好,從藝術上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出入意料的是只獲了個第三名。事后,有人向她解釋由于她是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以后再展輝煌的機會很多,所以沒有給她最高獎次。

  沈培藝對自己的情緒善于內消化,她說:「沒有了這些名與利,舞蹈仍和我息息相關,我的甘苦、榮辱、追求和希望。幾乎都和它有聯(lián)系,甚至我做人的品質,為人的性格都與它有關!顾兊酶涌量套约海靡荒甑闹饕Π炎约簲[在鏡子前練習,她發(fā)現(xiàn)《新婚別》還有不少毛病,一遍遍地自我診斷,自我醫(yī)治,將心靈的感應融入一招一式,把天姿風骨體現(xiàn)到極致狀態(tài),直到每一個細節(jié)都完美無缺,才滿意而自信地說:「我不相信《新婚別》拿不到第一」時隔一年,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她力挫群雄,《新婚別》果真摘走頭冠。有人評論」沈培藝的《新婚別》在拿到全國第一時已成了『舊婚別』,這個遲到的榮譽,是在為她的上次比賽『平反』!勾送,她還獲過文化部「新人新作表演」特別獎、全軍第六屆文藝匯演一等獎和文化部頒發(fā)的最高政府獎:第六屆「文華獎」等等。

  《新婚別》至今已演過數(shù)百場,但沈培藝每一場表演都有新的投入。她把每次演出都視為一個全新的靈性創(chuàng)作過程,把舞蹈訴求的主題更高更準更深地表現(xiàn)出來。她的《蛇舞》、《梁祝》、《波動》、《好大的風》、《仨兒樸里》、《榻棺》等大量作品已成為中國舞蹈作品的經(jīng)典,倍受專家推崇。1988年,年僅21歲的沈培藝以卓越的藝術成就,被評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

  1993年5月,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總政歌舞團、北京舞蹈學院聯(lián)合為她舉辦了個人舞蹈晚會。晚會規(guī)模之宏偉,盛況之空前,氣氛之熱烈堪稱中國個人舞蹈晚會之最,數(shù)十家國內外報刊、電臺、電視臺對她的晚會作了廣泛的報道和高度的評價。

  沈培藝的新作《女》充分展示了她對傳統(tǒng)文化對自身的超越,代表了她的新突破新追求。作品里,她唯一而重要的道具是一把劍。她不停地變換著從劍把、劍身到劍尖的反常規(guī)的握劍法。劍在她手中賦予了生命、靈性和新意,已成為一種生命符號,成為體驗男人力量、男人精神、男人人格的契機,鮮活而開拓性地以一劍而再現(xiàn)女人面對男性世界的復雜感悟,從一個非!钙沟慕嵌龋蛴^眾真誠奉獻她內心的高深境界及作品的深層內涵。創(chuàng)作《女》,沈培藝經(jīng)歷了艱難痛苦的過程。她操縱的是一把真劍,排練中,令人眼花繚亂的獨到的握劍、舞劍方式,劍刃在她的雙手、身上劃出一道又一道的血口疼痛難忍,以至吃飯連筷子都握持不住。為了藝術,她總是苛求自己,總是用新的思維方式去替換傳統(tǒng)的東西,排斥平俗,經(jīng)過內心細致的過濾,始終使作品真正體現(xiàn)一個「新」中.

  多年來,沈培藝帶著她的舞蹈走四方,先后出訪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所到之處鮮花和掌聲潮涌而來。她十分樂意為部隊官兵演出。她兩次赴西藏為藏族人民和高原官兵獻藝,進藏第二天就登臺亮相。高難度的動作、高強度的運動、高海拔的反應,使她頭痛欲裂、嘔吐、流鼻血、呼吸困難,她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跳著就一口氣上不來了,但暗想只要有半口氣就一定要跳下去,跳出沈培藝的風采。

  摘自《國際人才交流》2000.12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