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viha.cn  
logo.gif Media999 ad

臺灣女性在北京

文/閔捷

蘇菲把她的特色小店經營得有聲有色,光顧的客人大部是外國人。

  在北京朝陽公園附近有一家叫做“蘇菲的店”的特色商店,專門經營精品陶瓷、餐具、桌布、靠墊等家具精品。小店的門面不大,但布置得非常溫馨、雅致,經常有很多外國人光顧這里。小店的老板叫蘇菲,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年輕女性。

  蘇菲的中文名字叫向學人,曾經留學美國。1989年回到臺灣后加盟惠普公司,她的丈夫也是惠普公司的職員。1996年,丈夫被派到北京惠普公司工作,蘇菲于是隨夫來到北京。生性閑不住的她,不適應做全職太太的生活,于是自己設計精品餐具和家具用品,開了一家特色小店,不僅生意不錯,還結交了不少朋友。

  在古城北京,生活著一群來自臺灣的新女性。她們或者嫁給北京的男子成為“北京媳婦”,或者在海外與“北京籍”的“心上人”結緣而榮歸故里,或者隨“臺灣丈夫”來北京工作而成了“準北京人”。這些生活在北京的臺灣女性,因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跨文化”經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活圈子。

  不久前,由蘇菲牽線介紹,一部名為《千里共嬋娟》的電視紀錄片拍攝完成,并在北京電視臺播放。該片講述了5個北京男孩娶了5個臺灣女性在北京共同生活的故事。這些臺灣女孩為了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告別父母,放棄已有的工作,克服重重困難,跨越海峽,在北京開始了新生活。

  劉惠芳是1989年來北京采訪亞洲籃球錦標賽時,認識了她現(xiàn)在的丈夫黃小波,籃球為他們做了大媒?墒俏磥淼募乙仓迷谀睦锬兀颗_灣和內地間出入如此不便,兩人誰也不愿做一年見幾次面的牛郎織女。沒辦法,1991年劉惠芳先從臺灣移民加拿大,隨后黃小波也到加拿大,在加拿大生子,領到護照后,他們才能自由地飛赴臺北、北京探親訪友。古人云:三十而立。兩人結婚時都已29歲,為了能生活在一起,兩人都不得不放棄已取得的事業(yè)成績,重新?lián)駱I(yè)。

  王家路、劉靜麗夫婦為了省事,選擇在德國公證結婚,獲得了國際通用的結婚證,沒想到這本結婚證有8國文字,厚厚一本,無論拿到北京還是臺北都要重新翻譯、公證,一點兒都沒省事。

  飛來飛去是定居京城前的主要內容,在定居北京前,這5對夫婦幾乎都飽受了無止境的飛來飛去的折磨。因為兩岸沒有實現(xiàn)通航,出入手續(xù)又繁瑣,見面只好選在第三地。

河清川她MBA的學歷和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嫁到北京后任職一家合資公司,擔任總經理。

  何清是在美國與“北京籍”的丈夫相識并結婚的,1996年8月她隨丈夫來到北京。一向獨立并有很好的教育背景的她,很快就在一家合資公司里找到了工作,擔任外方總經理。兩年后,他們在北京買了房子,生活充實而安定。

  談起在北京生活的感受,蘇菲說:“其實我蠻喜歡北京人的,北京人很爽直,有什么說什么,好相處。北京這個城市也很大度,很像個國都的樣子。”她很喜歡北京的城市風情,周末經常和先生一起去爬香山。不過她的朋友圈子主要還是臺灣人,雖然她在北京已經住了4年了,而且目前正打算在北京買房,做個實實在在的北京人。對北京的“不滿”,她們也直言不諱:何清對北京的空氣污染深表憂慮,蘇菲抱怨一部分北京人的公德意識太差,而龔瑋逑則沒想到孩子會因為沒有戶口而“黑”在北京。

  韓偉和龔瑋逑的孩子生在北京,當時按照內地的有關法律,孩子的戶口隨母親,可龔瑋逑在北京沒戶口,于是孩子也就成了黑戶。孩子因為沒戶口,也就沒身份,沒護照,哪兒也去不了。為這事,韓氏夫婦不知跑了多少部門,甚至找到對臺辦,也找不出解決的辦法,因為過去都是女孩嫁到臺灣,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海基會、海協(xié)會還曾決定把這件事件作為一項議程進行討論,確立一個條文。

  孩子的戶口問題一度使這些“跨地域”的年輕父母們煞費苦心。已有兩個孩子的朱宗江、王秋梨夫婦是去年7月才正式生活在一起的。秋梨幽默地說:“我不愿放棄在臺灣的工作,他又不能來臺灣,我們只好在美國見面。時間、精力都奉獻了航空公司。孩子還未出生就開始和我一起空中旅行,身體明顯地比其他孩子適應能力強!彪m然這些事情現(xiàn)在都得到了圓滿解決,但由此也看出臺灣女性嫁到內地仍舊是件新鮮事。好在后來的人要比她們容易得多。

  這些夫妻,或是記者,或是律師,或是商人,都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有正當?shù)穆殬I(yè),都對自己的配偶很滿意。

  拿自己的太太和周圍的內地女性相比,男士們普遍認為,臺灣女性單純、好相處。王家路說:“我在德國時只是個窮學生,我對我太太說,我會努力,今后讓你過上好日子。我太太說:『好,我陪著你!凰嘈盼,不抱怨我,讓我很感動。內地女孩似乎沒這么『好騙』了!

  拿自己的先生和臺灣男生相比,臺灣媳婦們共同認為,內地男生生活自理強、顧家。劉惠芳說,“家里缺米少油,丈夫心里都有數(shù),下班后也會去超市買菜。不像臺灣男人,做家事根本看不到他們的蹤影。我把孩子交給先生比交給保姆放心!饼彫|逑說,她帶先生回臺灣探親,女友們好生□慕,囑咐她回去發(fā)現(xiàn)“新貨源”,她們要組織相親團來內地。

  先生和太太們都想不出和配偶間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分歧,但都承認開始時因為語言習慣不同,容易產生誤會。陳敏寧說,北京人習慣用“你甭管”,沒有其他感情色彩,但臺灣人聽來就逆耳、不舒服。但在北京住長了,也就習慣了。

  媳婦們對她們的公婆都十分滿意。新媳婦陳敏寧是公婆住在一起的,她感到很受關懷和照顧。何清也說,婆婆對我很好,很難找到更好的婆婆了。

  摘自《共鳴》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Media999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