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中國之鶯”
李亮
快到周小燕家門口時,似晴非晴的天突然抖擻精神睜開了眼睛,在上海的春季這樣的陽光很難得。心情舒暢地叩開了她家那扇裝有鐵飾玻璃窗格的老門,先生已然在客廳等我了,看得出她為這次采訪精心妝扮過了,她說不想被我拍出太多的皺紋。說這話時,我還沒反應過來她已是83歲的高齡了。印象中,她是一直在工作著,眼前這客廳里處處洋溢著活力。十數(shù)個位子是給每天上課學生備的,擺滿的鮮花是天天來訪的客人送的,這一切,而且包括她周小燕的名字和談話時的敏銳幽默,都使我無法和83歲聯(lián)系起來……
愛樂之家
1917年8月,周小燕在上海出生了。周家在當?shù)厥呛苡忻墓ど淌兰,到了周小燕的祖父周韻宣時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先與人合資創(chuàng)辦了廣茂煤炭公司,后又創(chuàng)辦了漢陽電氣公司。父親周蒼柏排行老二,從小富有正義感,樂于助人,在漢口文華學堂加入了同盟會,上海南洋公學畢業(yè)后就去了美國留學,學成歸國后在上海銀行任職。由于周蒼柏被派到漢口組建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分行,于是剛滿一歲的周小燕就隨父親和母親返回了祖籍湖北武昌。
周蒼柏熱愛音樂,自己沒有機會學,就把對藝術的愛都傾注在了妻子、兒女身上。所以周小燕和他的弟妹們從小就有很好的藝術學習環(huán)境,而且周蒼柏在這上面從不吝錢財,他還不斷想方設法替兒女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機會。1926年,周蒼柏接任行長,這時候的他已是叱吒風云的大銀行家了。他給兒女們請音樂教師的同時還不忘加強他們的身體鍛煉,為他們姐弟三人(周小燕、周天佑、周德佑)請了個武術教師,做父親的真是一番苦心啊!好在兒女們個個都聰明靈氣,樣樣一學就會、觸類旁通,還經(jīng)常發(fā)揮創(chuàng)作,特別是周小燕,帶領弟妹們組織一個家庭兒童歌舞劇團每周表演節(jié)目,請親友、鄰居來看戲,這成了周家每周末的一道風景。周蒼柏更是對孩子們的表演著迷,以至于養(yǎng)成了周末晚上從不外出、不會客的習慣。
最令周小燕難忘的應是在東湖邊的那些個日夜了。這還得從父親周蒼柏的夢想說起。
從1929年開始,周蒼柏在東湖邊一塊塊的購置荒地,他要辦一個農(nóng)圃,使之成為漢口人旅游娛樂的公園。經(jīng)過幾年的規(guī)劃經(jīng)營,農(nóng)圃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后由祖父周韻宣題字名為“海光農(nóng)圃”。它三面環(huán)水,里面劃分幾個區(qū):一區(qū)是中心居住區(qū);二區(qū)是苗圃;三區(qū)是果園和飼養(yǎng)區(qū);四區(qū)為教育區(qū)。這期間,暑期里的周小燕姐弟們簡直是找到了游樂的天堂,父親為他們在東湖里造了人工游泳池,還養(yǎng)了三匹馬,買了電動游艇。他們白天在這里游泳、騎馬、劃船,晚上在東湖迷人的夏夜星空下納涼、奏樂、吟詩。多少年后,這東湖的一切成了身在異鄉(xiāng)的周小燕最甜美的夢境。到了1952年,周蒼柏將它捐獻給了國家,變成了東湖公園,供人們游覽娛樂,實現(xiàn)了蒼柏先生最初的心愿。
1935年,小燕和天佑一起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學音樂,德佑則先于二人到上海,在滬江大學附中讀書,業(yè)余時間學習小提琴。兩年后上海淪陷,三姐弟回到了武漢。由于受抗日進步思潮的影響,德佑在武漢參加了宣傳抗日的劇團。周蒼柏是個進步開明愛國的銀行家,在兒子德佑選擇了革命道路時,不但支持還出資資助他們的抗日演劇七隊。德佑在鄂北山區(qū)夜以繼日地創(chuàng)作宣傳劇本時,終于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倒下了,送回武漢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3天后,1938年3月19日,年僅18歲的德佑就為抗日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烈士的追悼會上,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等都到靈前致哀、悼念。挽聯(lián)上寫著:“為國犧牲,盡力宣傳拼熱血;扶棺痛哭,惟期捷報慰忠魂。”鄧穎超等二人書贈橫幅“模范青年”。德佑的墓葬在東湖海光農(nóng)圃的一座小山頭上。
1940年天佑客死異鄉(xiāng),周氏夫婦失去了最后一個兒子。天佑兒時因患腦膜炎落下了右手殘疾,但他極具音樂才華,少時姐弟三人一起跟俄國人學習音樂,天佑學的是薩克斯管,他還克服右手殘疾的困難自學鋼琴,兩手交叉姿勢與眾不同。武漢陷落后,姐弟倆一同前往巴黎學習音樂,周小燕學聲樂,天佑學作曲。到法國后,姐弟倆安頓好生活剛剛開始學習,戰(zhàn)爭就追隨而至,德國人入侵了法國。天佑在戰(zhàn)亂中染上疾病,身體很虛弱,后因在巴黎的醫(yī)院中動手術割闌尾炎時刀口感染,轉成腹膜炎不治而去了。本來漂泊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姐弟倆尚可相依為命,天佑這一去,周小燕就像一只無家可歸、飄零的小鳥般孤苦可伶。直到一年后,遠在天涯的雙親才收到女兒那封令他們悲慟萬分、心碎不已的家信。夫婦倆連失二子僅相隔兩年,對死的難忘是痛苦的,對生的牽掛更使他們揪心。愛女周小燕還處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歐洲。
中國之鶯
所幸的是由于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使周小燕養(yǎng)成了樂觀的個性,并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周小燕不但生存了下來,經(jīng)過在法國的9年坎坷的留學生活,還鑄就了她的藝術巔峰。
困難和周小燕求學的渴望相比根本不算什么,這些都只是生活對她的錘煉而已。而幸運之神也正一步步的走向這個天賦極佳又有韌勁兒的女孩子。她先是在一次宴會上認識了享譽歐洲的音樂家、作曲家齊爾品先生,并經(jīng)他介紹踏入了巴黎音樂師范學校的大門。更令她興奮的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布朗熱女士又主動收她為徒,她一面為自己能獲得如此殊榮而高興,一面努力學習,生怕辜負了這絕佳的機會。當她在主修的聲樂課上遇到了問題,難以解決、幾乎喪失信心時,命運又為她安排了另一個巧遇,她的恩師巴黎的俄羅斯音樂學院教授博納笛先生出現(xiàn)了。這次仍是得到了齊爾品先生的幫助?墒怪苄⊙嗖唤獾氖墙淌谧屗灰俪枇耍惶糜忠惶玫恼n,教授只是讓她練習簡單的音階琶音練聲。周小燕雖然提不起勁來,但是只能聽他的。時間又過了半年,其間周小燕經(jīng)歷了喪弟之痛,等她輾轉再返回巴黎時,再見到恩師,博納笛的第一堂課是讓她唱歌劇《弄臣》中吉爾達的詠嘆調《親愛的名字》。驚訝的是,從沒唱過詠嘆調的她居然把這首難度極高的歌唱了下來。她激動得熱淚盈眶,原來老師半年不讓她唱歌,是讓她那疲勞受傷的聲帶得到充分的恢復。
接下來的一切都迎刃而解,恩師博納笛幫她塑造了那天鵝絨般亮麗的花腔女高音嗓子,教她領略意大利美聲學派的精髓。而后,周小燕為了學到法國學派的真諦,又拜法國女歌唱家佩魯佳為師,使自己對法國歌劇作品的理解、演繹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經(jīng)過了這些大師們的指點,周小燕要展開她最精彩的一頁了。
那就是她在歐洲的音樂之旅。
1946年3月底,她從法國唱到英倫,從盧森堡唱到德國,每到一處演出完畢后,報紙評論對她都是推崇備至,贊揚她精湛的技藝和美妙的歌喉,特別是在柏林的復興劇場,兩場獨唱音樂會之后,她被報紙上贊為“中國的黃鶯唱出了舒伯特的歌聲”。“中國之鶯”成了她的美譽,在法國報上稱她的歌喉在當今的巴黎已無人能出其右了。
與此同時,遠在東方的上!渡陥蟆芬矆蟮懒酥苄⊙嘣趪鈸P名的消息……
1947年秋天,在歐洲經(jīng)歷了10年寒暑的小燕子長大回巢了。
樂育英才
2000年,在透出縷縷春意的申城周小燕家,走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她,并不想過多地沉醉在已屬于上個世紀的音樂史中,談的更多的是他們的周小燕歌劇中心。
談到建這個中心的初衷,那是80年代中期,她的一批學生在國際屢次榮獲大獎,但在別人歡欣鼓舞之時,她卻看到了其中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學生大多只能演唱某部歌劇的精彩片斷,或是其中的一二十首曲目,不像國際樂壇的歌劇大師帕瓦羅蒂、多明戈那樣有上百部的歌劇保留劇目,隨時可以上演。周小燕認為這樣的學生雖說可以獲獎,但卻很難在國際聲樂舞臺上站穩(wěn)腳跟,所以她就想應把青年歌手培養(yǎng)得再全面一些。這時,她動了搞歌劇的念頭。
于是,她和聲樂系的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費盡周折,又借鑒了舊金山歌劇中心的經(jīng)驗,周小燕歌劇中心于1988年宣告成立了,她任藝術總監(jiān)。
自從歌劇中心創(chuàng)立后,周小燕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為了中心的第一部歌劇、意大利著名歌劇《弄臣》在南京上演,她在排練中不慎摔斷了股骨。這次與江蘇省歌舞劇院合作演出的成功,創(chuàng)下了江蘇省西洋歌劇登臺的先河,當時這部作品在亞洲還沒有一家劇院獨立上演過。由此,周小燕歌劇中心也一炮打響。隨后,他們同江蘇省歌舞劇院、山東省歌舞劇院,舊金山歌劇中心,上海交響樂團,頻繁合作演出了多部歌劇。其中最讓他們興奮的是1992年同美國舊金山歌劇中心合作,聯(lián)合發(fā)起并舉辦了太平洋地區(qū)大型歌劇演唱交流落動──太平洋之聲。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歌劇中心的學員得到了豐富的演出實踐經(jīng)驗,同時又帶動了地方歌劇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挖掘了許多聲樂表演人才。
周小燕有一面繡著金字“樂育英才”的錦旗,是1987年,在上海音樂學院60年校慶活動中,在她演唱、教學生涯40周年慶祝會上,院長桑桐親自頒發(fā)給她的,作為她幾十年藝術生涯的總結。
(摘自《英才》2000.5)(配圖: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