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年對H股平均溢價40%的A股,目前首次進入“折價時代”。但是,同3年前相比,一樣的折價,市場的心態(tài)卻不大相同。
3年前的折價,跟現(xiàn)在的折價一樣,都可以說是“推倒重來”的結果。不同的是,3年前的A股雖然仍處于對H股溢價指數(shù)破百的低位,但是,上證指數(shù)已經從998點回到2400點上方,也就是說,以2006年11月3日為分界線,A股告別折價時代的那一天,也就是“重來”的開始。而在2010年6月15日恒生AH股溢價指數(shù)跌破100點關口后,不僅對H股折價的A股公司數(shù)量還在攀升,而且A股整體估值低于H股的趨勢也還在延續(xù)。
盡管就目前AH股溢價指數(shù)的水平來看,A股市場的處境同2006年有頗多相似的地方,但就導致市場啟動調整的動因來看,不如說更像宏觀調控的2004年。2004年的宏觀調控不僅同2010年一樣在4月份開始,而且,由于同樣采用了比較極端的行政性手段,給股市帶來的調整力度也有著驚人的相似。2004年以經濟過熱為目標的宏觀調控按下葫蘆浮起瓢,這同現(xiàn)在以經濟結構為目標的調整可能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遏制房地產高價究竟意味著泡沫經濟增長方式的終結還是經濟增長趨勢拐點的開始,人們對此不無疑慮。遲疑不下的加息和房地產稅仿佛兩把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國經濟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高增長趨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但是,沒有發(fā)生金融危機的中國股市卻比發(fā)生了金融危機的美國華爾街跌得還兇,而且在全球股市出現(xiàn)反彈的情況下,依然還在反其道而行之,這同樣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相反的市場走勢是導致A股和H股比價倒掛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股市不僅在大家都認為該漲的時候不漲,而在不該跌的時候卻比誰都跌得更兇。這充分說明,中國股市一直到目前還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是政策效應的核反應堆。股市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一舉一動看的都是政策的臉色。而在政策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條件下,股市的走勢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不帶有神經質的某些特征。
制約市場發(fā)展的問題,按照尚福林主席最新的說法,主要是基礎性制度不夠健全、市場結構體系不夠完整、整體運行機制不夠規(guī)范、價格發(fā)現(xiàn)和資本約束機制不夠有效等實際問題。在筆者看來,這在本質上并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體制機制性障礙。
中國股市最大的定位錯誤就在于重融資輕回報。新股發(fā)行改革近一年來,IPO募集資金約4000億元,其中超募的資金就多達2000多億元。與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成倍超募成倍分利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今年上半年高達69.36%的投資者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新股還在不停地發(fā),高價融資還在繼續(xù)。這是對投資者信心的嚴重打擊。
當前大面積拖累A股估值后腿的主要是金融銀行股,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市場對銀行股無視市場的低迷而掀起融資高潮的反感分不開的。金融危機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銀行卻把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壓力轉移給股市。大比例的高額融資再融資對于銀行來說雖然是救急措施,但如果銀行長期改變不了貪吃政策飯的壞毛病,“大到不能倒”反而醞釀著更大的危機。這就是市場為什么對銀行的大規(guī)模融資行動不喜反憂的道理所在。(黃湘源)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