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首頁  視頻首頁  中國風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jīng)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中華老當家   編導:紀若晨   攝像:李碩行 康登淋

  【解說】

  他是一代魯菜烹飪大師,一道蔥燒海參名動全國。

  【同期】王義均

  就這個蔥燒海參吶,再把這個汁“嘩”一倒,還沒吃呢,那叫香。

  【解說】

  他是中國烹飪大賽唯一的雙冠王,絕技傍身,譽滿華夏。

  【同期】王義均

  一個蔥燒海參,一個雄鷹展翅,一領獎,全拿上了。

  【解說】

  他引領中國美食走向海外,外國元首贊不絕口。

  【同期】王義均

  去的時候李光耀見我們,他說這個菜做得好,脆,嫩,好吃,爽口。

  【解說】

  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叫王義均,每個月他都要來豐澤園飯莊,不為品嘗美食,不為宴請賓朋,而是為了鞭策徒弟們。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烹飪大師,人稱“海參王”的王義均。

  【同期】王義均

  這個海參,盡量應該挑的讓它軟和一點。以后再表演這個,一跳,大八字。

  【同期】王義均

  這個海參的發(fā)得硬軟度,燒得入味,特別(在)這個汁。姜呢,切開,拍松,燒這個海參這個汁。這個汁不是掛淀粉吶,它是收?,收濃,那么香的。

  【解說】

  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在這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度,形成了風味獨特的不同菜系。除了以麻辣鮮香為特色的川菜,魯菜是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影響著中國北方地區(qū)的飲食習慣。魯菜講究“色、香、味、形”四美俱全,“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也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中庸之道。

  蔥燒海參當屬魯菜中的佼佼者,軟滑肥糯、湯汁鮮香,對湯汁和火候的要求極高,代表了以精著稱,以雅聞名的魯菜格調。蔥燒海參一直都是豐澤園的名菜,梅蘭芳、齊白石、侯寶林等知名人士都曾對此贊不絕口。1983年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上,王義均憑借這道蔥燒海參,一鳴驚人,成為當年的熱菜、冷拼雙料冠軍,被正式授予國家名廚稱號。這在新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同期】王義均

  所以在那個時期,豐澤園的海參賣的,打破歷史。這個蔥燒海參吶,把這個汁“嘩”一倒,還沒吃呢,那叫香??腿嗽谧郎隙家赃@個東西,(我)成了什么,海參王了。

  【同期】王義均徒弟 安萬國

  (現(xiàn)在)就是這一個蔥燒海參這一個菜,(一年)單一的流水就一千三四百萬。而且呢,可以說,幾乎到豐澤園來吃飯的人呢,桌桌都要點這個蔥燒海參。

  【解說】

  蔥燒海參是中國名菜中響當當?shù)囊唤^,不是每個廚師都能做好,更不是每個廚師都有機會上手。王義均從14歲進入豐澤園當學徒,后廚蹭勺四年,切菜配菜又四年。任勞任怨,勤奮肯干,口碑頗佳,但此時的王義均還沒有資格掌勺。

  1955年,苦學八年的王義均被選中參加十大元帥授勛宴會的烹飪工作。在制做炸烹大蝦這道菜期間,發(fā)生了一場意外。

  【同期】王義均

  到這個炸烹大蝦,炸完了,要把這油?出來。盛油的這個家伙是什么泥盆。趕?完了一端起來,“啪”一下子,這底掉了。傻了,哎呦哎呦哎呦,暈了這,不知怎么著好。這也不知道燙啊什么都不想這些。

  【解說】

  火辣辣的熱油澆在腿上,王義均感到鉆心疼痛,但咬著牙堅持到宴會結束。這次意外,讓師傅們看到了他的用心和堅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此之后,王義均被新中國首批特級廚師、烹飪大師王世珍收為徒弟,他教給王義均的第一道菜,正是這道中華名菜蔥燒海參。

  【同期】王義均

  都反映我們這個蔥油絕、香、濃,不是給的什么,有的使的什么,還給大料的香料,我們這不是。所以說做好一個菜啊,師父們這老前輩啊,下真了功夫了。

  【解說】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苦練,王義均又將蒜、姜等新鮮原料加入到海參汁的調制當中,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創(chuàng)新調整,將蔥燒海參練成絕技。國家名廚的美譽,讓王義均迅速傳名四海五洲,并先后應邀到意大利格蘭德大酒店、美國新澤西州中國飯店、新加坡京都大酒店獻藝。為了讓中國飲食適合外國人的口味,并在世界廣泛傳播,王義均又開始刻苦研究新菜品。

  【同期】徒弟安萬國

  他帶我們出國呢,弘揚和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的這種飲食文化,而且把這個咱們這個中餐呢,把這個菜呢,也做到淋淋盡致。反反復復,用他這個幾十年的這種經(jīng)驗,和畢生所學,一次一次反復試驗調整,最后成型的。

  【解說】

  掐菜,指的就是去頭的豆芽。不需用大火爆炒,只需用熱油淋熟。簡單回鍋,油潑掐菜即成。脆嫩爽口,鮮香回味。這種簡單烹調的新技法,正是王義均的獨創(chuàng)。1989年,王義均的油潑掐菜、茄子鮮貝等新菜品在新加坡大受歡迎,新加坡媒體用“逸興飛遄,開懷至極”描繪品嘗中國菜的體會。就連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也親自到訪。

  【同期】王義均

  去的時候李光耀見我們,他說這個菜做得好,脆,嫩,好吃,爽口,這個菜他吃著滿意,好。它這個京都(大酒店),它是賣的什么,藥膳,我們去到呢,不是藥膳,結合著我們這菜,他再加這個加那個。結果吃得很高興,走的時候道謝。

  【解說】

  品嘗過王義均手藝的中外政要數(shù)不勝數(shù),周恩來、鄧小平、田中角榮、基辛格,老人至今歷歷在目。一勺熬制數(shù)小時的湯汁、一碗幾代人傳承的秘制蔥油,一罐反復調配的醬料,都見證著王義均走過的飄香歲月。

  而今,這里的鍋碗瓢勺,沉淀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刀光火影間,傳遞著歷史悠久的智慧,這是一代代中國廚師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同期】徒弟安萬國

  王老這一輩子,做人方面,包括這個技術方面,要求的都比較嚴。而且呢,他親歷親為,甭管要求我們做到的東西,他都能夠自己主動能做到。

  【同期】王義均

  干一行,愛一行,特別是干我們這個行業(yè)的,這個手藝這東西不能走樣。社會上凡是帶這個藝字的,都不是容易得到的,它得下功夫,苦練真功夫這是。既干了這行,就愛這行。你要是努力的 干,沒有不成功的。

分享到:

《中國風》是一檔文化人物志欄目,聚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文化名家。節(jié)目不拘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風格與流派,誠意挖掘文化風行的密碼;精細描摩中華器物之美,展現(xiàn)工匠精神;秉持文化自信,傳遞中華文化獨有的人文精神與東方智慧。

Email:cnstv@chinanews.com.cn

電話:010-88311129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