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北京疫情發(fā)布會:急診、透析室等非必要不封管控

11月28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957例本土確診病例和3429例無癥狀感染者。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于11月29日下午召開新冠疫情防控第428場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有關(guān)情況,并回答記者問。

分享到: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2:36
    11月2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95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429例无症状感染者。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于11月29日下午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428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4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徐和建:
    11月2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95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429例无症状感染者(含16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30例疑似病例订正确诊病例),3850例隔离观察人员、490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新增1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2例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66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374例。
    当前,北京市疫情发展仍处于较快时期,警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决心,锚定遏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这个目标,不动摇、不松劲,把快、准、严、实、细的要求落实到各项防控工作中,以更大决心、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处置疫情,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歼灭战。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5
    徐和建:
    坚持科学精准、高效统筹,分区分级分类开展防控工作。根据各区疫情不同走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并动态调整优化,细化到岗率等各项要求,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要坚持以快制快,快速查找和管控风险源、风险点。
    加强核酸检测工作,科学合理布局设置采样点,加强人员组织和质量监测控制,简化优化流程、提升检测质效,确保快检快出、结果准确,同时方便市民群众就近检测。
    流调工作要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当前要聚焦疫情趋势、病毒传播途径加强分析研判,对已有措施效果及时梳理评估,进一步查缺补漏。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6
    徐和建:
    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风险区域划定要科学精准,管理手段要规范合理,群众工作要耐心细致,尽量减少疫情给市民群众带来的不便。
    集中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防止家庭内聚集性感染的有效手段,要提升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配强工作力量,把大家生活照顾得更加周到细致,让大家住得安心暖心。
    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尽力帮助解决。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统筹商超、便民网点生活必需品供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足够运力,畅通配送渠道。关心关爱疫情防控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做好冬季防寒服务保障工作。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7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刘晓峰:
    11月29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126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93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91例;朝阳区771例,通州区245例,丰台区167例,大兴区165例,昌平区、顺义区各155例,海淀区118例,东城区107例,西城区56例,房山区46例,石景山区、经开区各38例,密云区29例,怀柔区13例,延庆区11例,平谷区8例,门头沟区4例;重型1例、普通型25例、轻型763例、无症状感染者1337例。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8
    刘晓峰:
    感染者26695至26801:现住东城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89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8例;普通型2例、轻型66例、无症状感染者39例。
    感染者26802至26857:现住西城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49例、社会面筛查人员7例;轻型48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
    感染者26858至27628:现住朝阳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716例、社会面筛查人员55例;普通型10例、轻型382例、无症状感染者379例。
    感染者27629至27795:现住丰台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42例、社会面筛查人员25例;普通型9例、轻型29例、无症状感染者129例。
    感染者27796至27833:现住石景山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4例、社会面筛查人员4例;轻型5例、无症状感染者33例。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9
    刘晓峰:
    感染者27834至27951:现住海淀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04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4例;轻型68例、无症状感染者50例。
    感染者27952至27955:现住门头沟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例;轻型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感染者27956至28001:现住房山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9例、社会面筛查人员7例;轻型7例、无症状感染者39例。
    感染者28002至28246:现住通州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234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1例;普通型1例、轻型62例、无症状感染者182例。
    感染者28247至28401:现住顺义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52例、社会面筛查人员3例;普通型2例、轻型10例、无症状感染者143例。
    感染者28402至28556:现住昌平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37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8例;普通型1例、轻型34例、无症状感染者120例。
    感染者28557至28721:现住大兴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5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0例;重型1例、轻型7例、无症状感染者157例。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29
    刘晓峰:
    感染者28722至28734:现住怀柔区。均为隔离观察人员;轻型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
    感染者28735至28742:现住平谷区。均为隔离观察人员;均为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者28743至28771:现住密云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21例、社会面筛查人员8例;轻型12例、无症状感染者17例。
    感染者28772至28782:现住延庆区。均为隔离观察人员;均为轻型。
    感染者28783至28820:现住经开区。其中隔离观察人员28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0例;轻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7例。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30
    刘晓峰:
    当前北京市疫情仍处于较快发展期,各区要坚持科学精准、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落实“快、准、严、实、细”要求,分区分级分类开展防控工作,根据本区疫情不同走势,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动态调整优化,阻止疫情蔓延势头。
    新增病例中,风险区筛查病例占比上升,各区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结合实际,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经流调科学研判后,及时动态调整,做到“快封快解”;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掌握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后,按要求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居民如抗原自测阳性或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请立即向社区报告,减少家庭传播风险,配合落实核酸检测、转运等管控措施,转运中服从安排,规范佩戴N95医用防护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31
    刘晓峰:
    近日多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村、平房区等重点防控区域,要加强重点区域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建立行业、人员台账,做好风险人员排查,引导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减少不必要外出,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做好居室环境清洁和通风,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及时做好手卫生。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1
    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 孟锐:
    一、病例的情况
    11月28日0时至24时,朝阳区新增216名本土确诊病例和1094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26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1184名为隔离观察人员。702名昨日已通报。
    11月29日0时至15时,朝阳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771名,其中55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716名为隔离观察人员。涉及主要风险点位将通过北京朝阳官方平台和媒体及时进行发布。
    请与病例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或者拨打朝阳疾控部门热线电话87789709报告。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1
    孟锐:
    二、疫情处置情况
    朝阳区坚决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好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科学精准细致执行好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继续推动流调排查、风险管控提速提效,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疫情处置,统筹资源力量,快速落实核酸检测、流动排查、风险划分、隔离转运等各项防控措施。对涉疫风险点位和人员滚动排查、迅速落位,严格落实快管、快查、快解,对超过24小时的临时管控区予以解除,尽最大努力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今日新划定的高风险区域和风险点位将通过北京朝阳官方平台和媒体进行发布,请市民朋友们密切关注。同时,我们及时解封符合条件的高风险区,近两日陆续解封高风险区域363个。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2
    孟锐:
    二是继续细心细致加强服务保障,区域内保供场所做到应开尽开,涉疫保供场所坚持快封快解,按要求在72小时内尽快恢复,目前全区市场供应充足;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好“白名单”制度,保障运力,明确“白名单”人员凭微信小程序上的电子版“北京市保供人员通行证”可在全区通行配送,截至28日,我区在册白名单人员1.9万人。针对部分快递外卖小哥因小区封闭管理回不去家的问题,我区联合北京链家党委,在望京、劲松、双井、香河园等快递外卖小哥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首批“有家驿站”,提供住处。同时,我们继续增派力量,加强隔离场所饮食、医疗防护等服务保障;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本轮疫情以来,累计排查风险区孕产妇、新生儿、透析患者等重点人员70983名,提供远程诊疗、入户诊疗、外出转诊、代开药等医疗服务14637人次。
    三是继续强化社会面防控,抓实抓细社区(村)防控管理,优化社区防控措施,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防疫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服务保障,加强公厕等公共场所防疫管理,加大清洁消杀频次,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
    当前,朝阳区疫情仍处于较快增长时期,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减少流动,减少外出,不聚集、不聚餐,外出时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7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 苏国斌:
    一、基本情况
    11月29日0时至15时,通州区新增63例确诊病例,其中轻型62例,普通型1例;无症状感染者182例。上述感染者中隔离观察人员为234例,社会面筛查发现11例,均已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感染者涉及主要风险点位,我们将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北京通州发布”等官方平台和媒体进行发布,请广大市民朋友密切关注。如有时空交集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请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8
    苏国斌: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量足价稳。围绕人、货、车、场、仓、店六个维度综合施策,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跟踪督促指导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连锁超市和电商平台等骨干保供企业,加大货源的组织,备足存量。用好保供车辆白名单工作机制,确保末端配送运力。搭建本地农产品对接平台,加大企业直采力度,向各农贸市场、社区零售网点推送网上下单小程序,拓宽采购渠道,进一步丰富供给。做好区内大型生活必需品储备仓库及重点骨干企业的服务保障,稳住物资供应的压舱石。目前,全区各大型农贸市场、商超及门店运行有序,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二是强化医疗服务保障。用好“互联网+医疗”模式,依托医院联动保障机制,综合医院设置缓冲病房,为相关风险人员提供急重症急诊和连续医疗服务。组建区级医疗救治专家队伍,设置阳性人员转运到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医疗服务中转站,将诊疗服务前移。坚持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并联“双线作战”,合理调配人员,保障社会面日常诊疗和急重症救治医疗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两手抓、两不误。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8
    苏国斌:
    三是关心关爱及时救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当前,天气日渐转冷,今日更是迎来大幅度降温,在做好日常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救助,防止出现次生伤害。加强对隔离点和方仓医院日常巡查检查,确保物资保证和防寒保暖工作落实到位,对于隔离人员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及时回应解决。积极发挥救助站职能,全区累计开展日常巡查60次,累计救助精神障碍、传染病人、危重病人等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62人,协调亲属或属地接领39人,为32人提供返乡乘车跨省护送及送站服务。
    四是关心关爱一线工作人员。在做好物资保障,提供足够御寒场所和用品的同时,研究制定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关心关爱的“八个一”工作举措,即:建立一个轮班倒休机制,打造一支应急支援力量,补充一批技防设备,开展一次慰问活动,组织一次线上经验分享交流会,安排一次心理疏导,免费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帮助实现一个“微心愿”,通过多措并举,送温暖送关爱,积极保障一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推动一线防控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49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新闻组负责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 王小娥:
    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患者需求,精准研判风险,科学统筹资源,按照“分类处置、重症优先”“绿色通道、个性安排”“缓冲隔离、加强防护”的思路,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优化的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诊疗秩序的影响,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一是强化重点人群救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重点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儿童、肿瘤放化疗以及急救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服务,不得以无核酸检测结果等原因推诿、拒诊或延误;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合理设置缓冲区,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需要紧急救治或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二是保持医疗服务连续性。全市统筹安排医疗机构急诊、发热门诊、妇产科、透析室、儿科、肿瘤科、精神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的停复诊,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停诊,无特殊情况做到科室人员不抽调、不停诊;建立应急机制,如重点科室被封管控,使用备用诊疗区域开展相应医疗服务,确保能力不减、服务不断。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52
    王小娥:
    三是加强专业力量储备。统筹医疗资源,拓展发热门诊和急诊空间,加强人员、设备配备,强化儿科、妇产科等专业力量支持,建立顺畅转会诊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门诊减量或关停服务后急诊患者增加、院感导致减员等情况,制定工作预案,加强院内统筹,做好人员储备,提升发热门诊和急诊服务承载力,全力保障急诊患者和需要连续性医疗服务患者就诊需求。
    四是坚持非必要不封管控。对于涉及医疗机构的疫情,综合研判风险,科学精准采取防控措施,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产科和新生儿病房非必要不封管控。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医院封管控时限,努力做到“快封、快筛、快消、快解”,尽快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对于因涉疫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的医务人员,优先安排互联网+医疗工作,尽可能发挥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52
    王小娥:
    五是做好就医患者引导。对于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采取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线上开药、在线结算、药品配送等措施;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做好与患者的解释沟通,结合疫情形势和患者病情合理确定手术时间;对于血液透析、孕产妇、肿瘤放化疗等需要定期就医的重点人员,做好登记建册,做到落位建账,保障特殊情况下医疗服务不中断。医疗机构或科室如停诊,主动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已挂号或预约检查、住院的患者停诊信息和改约、退费方式,做好解释沟通,争取患者的理解。
    下一步,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加大资源储备,加强人员统筹,优化服务措施,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与基本医疗服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中新网报道
    2022-11-29 17:54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交通安全组新闻组负责人、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容军:
    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交通安全组严格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持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举措,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运行不阻断,全力做好市民安全出行和城市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今天主要通报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行业自身防护,筑牢公共交通安全屏障。一是为保障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线路不停运,督促运营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疫情防控管理,一线运营保障人员每日进行核酸检测,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造成的人员减员,抽调人员组建应急保障队伍,严格闭环管理,确保人员和运力关键时刻顶得上;二是全力做好乘车环境的消杀、通风,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核验乘客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督促全员佩戴口罩,确保乘车环境安全可靠。
    第二个方面,组建就医出行保障车队,服务封控区内市民的非紧急就医出行需求。交通安全组组织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新月公司等行业企业已储备1000辆保障车辆,组建了市民就医出行保障车队,为封控区内的市民提供7×24小时非紧急就医出行服务。有需求的市民可联系所在社区(村)的工作人员,由社区工作人员为市民代叫车,保障车队的车辆和驾驶员落实二级防护要求,实行“点对点”保障,中途不可以经停其它地方,市民乘车就医出行时,也应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对于乘车费用,各企业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我们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和实际需求,也将及时优化调整运力。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