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顯要位置掛自己當武警時的照片、借警察帽子放在私家車顯眼位置、出遠門的時候把馬上回來的留言條貼在門上……為了家里防小偷,業(yè)主們可謂是挖空心思想破了頭。自從上星期信息時報小區(qū)版推出聚焦小區(qū)治安系列報道后,本報接到不少熱心的市民報料,很多防盜的技巧,在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人不得不挑起大拇指,為之叫好。
妙招1:家里掛巨幅武警照片
住在廣州市番禺區(qū)廣州碧桂園的江先生防盜有自己的妙招,6年前,江先生曾在武警部隊服役,在退役時拍了一組自己穿著武警制服的照片。照片上的江先生英姿颯爽,威風凜凜。由于不久前,江先生出差的時候,自己價值1.2萬元的手提電腦被盜,讓江先生心疼了很久。由于這次失竊,讓他一直心有余悸,而且自己家住一樓,很容易被小偷盯上,萬一小偷來個順手牽羊,可就要受損了。一次和朋友聊天中,朋友的一句話無意中提醒了他,“做了這么多年的武警戰(zhàn)士,這個形象就足以威懾那些小偷!被丶液螅壬炎约旱奈渚掌糯,然后在自家的窗臺擺了一排,還在陽臺的玻璃門前放了一張自己的全身巨幅照片,只要進入江先生家的花園就可以看到這些照片。
江先生1月22日告訴記者,自己也不知道這些照片到底能不能威懾到那些小偷,但是自從放了這些照片后,自己就安心了許多,也許是心理作用吧,“小偷總是怕武警的吧!他應該不會膽大妄為到連武警家都敢偷吧!
妙招2:私家車內擺警察帽
類似于江先生這樣的防盜手法并不在少數(shù),住在白云區(qū)云景花園的金先生由于工作原因,回家都比較晚,而這時又常常沒有車位,所以經常把車停在小區(qū)門外的馬路上。由于無人看守,金先生每天都提心吊膽,不知道自己的車會不會被人損壞或者偷盜,經常睡到半夜,突然驚醒,跑到門口去看看自己的車有沒有被人偷走。時間長了,車倒是沒有被偷走,但是他自己卻患上了精神衰弱癥,白天精神恍惚,到了晚上總是擔心車被偷很難入睡,一點動靜就驚醒了。金先生終于受不了了,通過自己的朋友,借了一頂警察的帽子,放在后車廂的顯眼位置。金先生想,警察的車總應該是安全的吧,小偷應該不敢動什么歪腦筋。
妙招3:出遠門時門口擺鞋陣騙賊
金碧世紀花園的業(yè)主“華夏太陽”在網上說,自己平時出遠門時,都會在自家的門口,凌亂地放置幾對鞋,使竊賊不明虛實,有時還會在門上貼張紙條,寫著“××,我外出購物,馬上回來,請稍等!毙⊥狄娂垪l后多半沒膽子撬門而入。另外他還推薦大家使用彎月型的門鎖,他說:“在各種門鎖中,只有彎月鎖是可靠的,一字鎖、圓形鎖和十字鎖均極易被竊賊撬開。目前市面上的圓月鎖中有不少是假貨,沒有真正具備超強防盜功能的鎖心,市民在購買時需謹慎。另外,鑰匙齒越長,防盜能力也越強!
妙招4:帶刺鐵絲纏陽臺外水管
和平家園業(yè)主梁小姐一個人居住,年近歲末,一個人在家里總是擔驚受怕,晚上也睡不踏實。會不會有人從水管爬上來然后從陽臺入屋盜竊呢?大門有沒有鎖呢?她聽到一些聲響都會驚醒過來,起床查看陽臺窗戶等?偛荒苓@樣下去啊,于是梁小姐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在陽臺外的水管用帶刺的鐵絲把水管重重纏繞起來。梁小姐還是覺得不夠,最近,她又準備在陽臺的欄桿上撒上一些玻璃碴,或者種一些帶刺的植物,比如帶刺野薔薇等,讓這些帶刺植物把欄桿纏繞起來。
妙招5:收彩信隨時監(jiān)控家里安全
日前,記者還從廣州市物業(yè)管理行業(yè)協(xié)會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廣州越秀分公司聯(lián)合舉辦的物業(yè)管理移動信息化論壇獲悉,廣州移動越秀分公司推出一款“物管通”系統(tǒng),目前已在廣州越秀區(qū)試點,東堤灣小區(qū)就已作為試點啟用。業(yè)主如果安裝手眼通裝備,就可以通過彩信隨時守護家中的安全。據(jù)了解,戶主可以在自己覺得最需要保護的地方安裝手眼通,如果有人在該裝備面前走動,紅外線就可以感知然后拍下照片,再通過彩信傳到業(yè)主的手機上。
比如,張先生一家人在外地旅游,但又擔心家里遭盜。那么他可以設置手眼通為啟動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對賊人破門而入等情景進行實時拍攝,張先生會第一時間收到這幕情景的彩信。收到短信后,他可自行決定是否馬上通知物管到場進行危急處理。這樣就可以避免在外出差時掛心家里安全。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屋主都可以通過開機的方式,馬上知道是否有人入侵家里。
另外,“物管通”還可通過在小區(qū)的門口裝刷卡系統(tǒng),保證不讓賊人進入小區(qū)。據(jù)了解,小區(qū)門口可以裝有刷卡機,業(yè)主回家和離開都要通過刷業(yè)主卡才能通行,并且系統(tǒng)會將業(yè)主是否在小區(qū)內的信息回饋給物管公司。如果有人想不刷卡就進入小區(qū),那么小區(qū)物管處就會響起警報。這時,物管處會馬上通知最近的保安上前了解該人的身份。有業(yè)主認為,這樣系統(tǒng)性的操作相當于“門禁”,可以避免保安人為檢查業(yè)主卡時引起種種問題。(來源:信息時報;記者:葉靜、田桂丹、蕭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