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官衙”的奢侈程度一山更比一山高。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聲討這種不良傾向(3月4日《楚天都市報》)。
對于國內“官衙”勁刮的豪華之風,有網友搜羅了美國的各州政府大樓與之相比較,相形于異國他邦的民富官窮,“中國式奢侈”內涵昭然若揭。而且從報道來看,“中國式奢侈”還常伴隨著一個怪圈——越窮的地方,越喜歡搞豪華工程,不惜貸款、舉債,甚至挪用扶貧款、救災款,結果越弄越窮。
有人說過,不了解“面子”,就不能了解中國人,同理,不了解“面子經濟學”,就不能理解“中國式奢侈”。
人們?yōu)槭裁聪矚g“面子”?因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一個人的總效用水平來自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面子”便是精神產品。經濟落后地區(qū)在難以通過物質產品提高總效用,只有借助增加精神產品——“面子工程”去實現(xiàn),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窮地方為什么比富地方更喜歡豪華工程了。
其實,和一般人相比,人們更樂于和有“面子”的人打交道。應該說,“面子經濟學”并非壞事,利用得好同樣可以促進地區(qū)的發(fā)展。只是在許多地方,好經被念歪了,“面子經濟學”走了樣。
在某些官員眼中,豪華辦公樓、超大規(guī)模廣場、漂亮公車……這才是“面子”。而在群眾眼中那些都是敗家子的“面子”,真正的“面子”是清廉的官員、宜居的環(huán)境、群眾的富裕……;而且在“面子經濟學”中也夾雜了許多“個人經濟學”,極有可能在大工程背后藏著大腐敗,這大概是某些人熱衷“中國式奢侈”的最“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
說千道萬,“中國式奢侈”風行,根子在于體制中民意的不足。從決策、實施、監(jiān)督到問責,都在“體內循環(huán)”,因此也就難以從根本上杜絕官員作出不切合實際,不符合民意的決策。(作者: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