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題:海爾品牌國際化:十六年走了“一步半”
記者 俞嵐
2006年5月出爐的最新一期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上,海爾居于第八十九位,是唯一入選前一百名的中國品牌。編制這份榜單的世界品牌實驗室說,“海爾是中國品牌的一面旗幟”,“是單一品牌戰(zhàn)略的成功典范”。但海爾自己卻說,“我們的品牌國際化還只走了‘一步半’”。
海爾的國際化戰(zhàn)略說起來很簡單,三句話九個字:“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十六年只走了一步半。2005年,海爾在160多個國家銷售了28億美元的產品,在美國、德國、日本等主流市場基本站穩(wěn)了腳跟,第一步已經實現(xiàn),但第二步“進入主流市場的主流渠道,銷售主流產品”、第三步“成為當?shù)氐闹髁髌放啤弊叩酶鼮槠D難。
迄今為止,海爾已經進入了全球家電行業(yè)的十大連鎖店,也曾經在美國紐約一個賣場創(chuàng)造了七個小時銷售七千臺空調的紀錄。但在意大利米蘭的一個大賣場,“中國品牌海外行”采訪團發(fā)現(xiàn)海爾在海外銷售的主要還依然是小冰箱、五公斤以下的小洗衣機等非主流產品,與國外消費者對大容量、高科技含量家電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而海外消費者對海爾的認知和海爾“成為當?shù)氐闹髁髌放啤钡哪繕瞬罹嗑透罅恕T诘聡患屹u場,當記者問及是否知道“中國品牌Haier”時,大部分當?shù)叵M者一臉茫然。
有人說,海爾最欠缺的是技術創(chuàng)新,而技術創(chuàng)新恰恰是國際化品牌的重要支撐。問題是,來自中國的“技術創(chuàng)新”要被美國、歐洲、日本等主流市場接受是何其困難。海爾在美國也銷售納米冰箱,但馬上就遭到了競爭對手的猛烈反擊,他們說,“中國只能制造中低端產品”。要改變國外消費者對“Made in China”的這種刻板印象,重新建立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單憑海爾,似乎很難。
張瑞敏曾經說過,海爾正面臨一個檻,走過去就是先鋒,走不過去就是先烈,“但無論是先鋒還是先烈,海爾的國際化都是必須要進行的”。
現(xiàn)在,行了“一步半”的海爾正在繼續(xù)努力往前走。與很多國內企業(yè)“走出去”不同的是,海爾依然堅持打著“Haier”這個自主品牌,一如一九九一年剛剛開始國際化的時候。憑借全系列的差異化產品,海爾正逐步從中低端產品組合向中高端產品組合轉變,爭取盡快走完剩下的“一步半”。在米蘭的賣場,海爾網絡家電概念展示廳吸引了不少當?shù)叵M者駐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