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中新記者專欄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述評:陳丹青“出走”之后怎樣

2005年04月24日 11:09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三日電 題:陳丹青“出走”之后怎樣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丹青的辭職事件實在不能算是新聞,因為陳的辭呈是在去年十月提出的,距今已過去半年之久。而且,他也并沒有真正出走,在校方的挽留下,他最終決定留在清華完成自己的任期。因此,陳丹青的出走風波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次“出走未遂”。

  這件發(fā)生在半年前的事之所以在最近的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且至今余波未了,一方面是由于陳丹青作為著名畫家的“名人效應”,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公眾對現(xiàn)行研究生考試制度的質疑。

  陳丹青于二000年回國任教,成為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然而不久后他就領教了“中國式考試”的威力。在這一年的博士生招生考試中,陳丹青從二十四名考生中嚴格挑選的五人全部因外語不過關而落榜。不光是博士生,他想招收的碩士生也均因為政治或英語成績不及格而被拒之門外。由于政治、外語的關卡,陳丹青長達四年招不進一名碩士生。

  讓陳丹青深感荒謬的是,美術專業(yè)招的學生應該是藝術家苗子,為什么非得達到標準要求的政治、英語成績,他認為這“嚴重滯礙并扭曲藝術教育的品質與性質,無視人文藝術學科的教育規(guī)律與成才規(guī)律”。

  于是,一封言辭懇切的辭職報告送到了有關領導的桌子上:“我之請辭,非關待遇問題,亦非人事相處的困擾,而是至今不能認同現(xiàn)行人文藝術教育體制。當我對體制背后的國情漸有更深的認知,最妥善的辦法,乃以主動退出為宜!@一決定出于我對體制的不適應,及不愿適應!

  陳丹青認為不合理的不光是招生制度,“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思想、教學評估,是藝術學院的頭等大事:沒完沒了的表格、會議、研討、論文,加上滿坑滿谷的教材——藝術學院從未像今天這樣臃腫龐大,像今天這樣充斥辦學的教條!彼幻靼椎氖,那些充斥了“量化”、“管理”、“科學”、“科研”等等詞匯的表格和人文藝術的規(guī)律與本質有什么關系。

  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陳丹青都強調(diào)自己批評的是招生與考試政策,是學術行政化,而不是哪所學校!拜浾撎咸,我誠不愿外間對清華及院方有誤解!

  陳丹青的辭職報告發(fā)表后,在學界引起了重大反響,中國社科院著名學者徐友漁撰文指出:“陳丹青的出走,我們都有責任!绷钏话驳氖,許多學者在談到導致陳丹青出走的種種弊端時無不感同身受,對問題的分析也鞭辟入里,但在慷慨激昂的談話之后,他們不會采取任何行動。

  魯迅在多年前曾經(jīng)說過,“出走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出走之后怎樣,是進入迷茫的又一程呢,還是真正步入幸福,這是一個問題。”今天,陳丹青同樣拋給有關人士這樣一個問題:出走之后怎樣?

  事實上,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各個有權招碩招博的學校,一直在進行考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但改革的中心思路是逐步擴大教育行政部門對于教師的監(jiān)管力度,結果是考試越來越程式化,并不利于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楊東平就表示:“面對招生體制存在的弊端,雖然我們都有無力感,但我仍然想說。諸多顯而易見的不合理,既然是人為的,難道真的不可以改變?”

 
編輯:宋方燦】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