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0日電 據(jù)北京青年報報道,2004北京韓國電影展將于12月2日在北京開幕,韓國著名導演姜帝圭、金基德、李瀚、金容華及張瑞希、李恩宙、張伸瑛等明星將出席此次影展。在大舉“出征”中國之前,參展影片《兄弟》的導演金容華接受了記者的電子郵件采訪,除了表示出對此次來京的高興與期待外,也詳盡誠懇地表達了他對韓國電影、亞洲電影等話題的思考。金容華拍攝過的影片有《青花魚》、《兄弟》等。
-韓國很多導演受張藝謀和王家衛(wèi)影響
記者:請問您對中國電影了解多少?您認為韓國電影受到中國電影的影響嗎?
金容華:學生時代的我對電影《紅高粱》的導演張藝謀相當感興趣,王家衛(wèi)導演的《旺角卡門》等所有能看到的中國電影也給我這個即將步入導演行列的人很大靈感。我個人覺得,不僅是我,當時所有韓國電影導演和觀眾對好萊塢的千篇一律都已感到厭煩了,張導演和王導演的電影讓他們受到了感動,韓國很多導演都受到了這些影片的影響。
記者:您有沒有考慮過以后用中國演員拍電影?
金容華:說實話,我對中國演員還不了解。如果雙方條件都合適,我覺得可以與中國演員合作。
-觀眾認可和在國際上獲獎不可前后顛倒
記者:您認為最近兩年韓國電影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金容華:從變化和發(fā)展的角度看,我覺得韓國電影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至于原因,在我看來是因為韓國電影風格多樣,從很流行的商業(yè)電影,到能夠強烈表現(xiàn)導演個人風格的電影,都非常豐富,觀眾可選擇欣賞的電影非常多。比起電影數(shù)量方面的增長,電影本身在題材方面也豐富了,就這層意義講,我認為韓國電影確實是發(fā)展了。
記者:韓國電影近年來在各大國際電影節(jié)上斬獲頗豐。您認為國際市場認可韓國電影的原因是什么?
金容華:怎么說呢……起初韓國電影為外國人所喜歡,是因為里面有很多在他們看來很神秘的東方的東西,但現(xiàn)在看多了,這種神秘感也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電影還能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拿獎,這本身就很鼓舞人心。我高興地看到外國人看我們的電影時,在電影中發(fā)現(xiàn)與以往不同的某些東西。也就是說韓國電影現(xiàn)在除了東方的神秘性以外,還有世界的東西。在國際上獲獎,或許這也可以看作韓國電影取得的發(fā)展,F(xiàn)在韓國電影在亞洲市場盛況空前,我也希望對韓國電影的種種好評不只是局限在亞洲,而是在世界范圍內繼續(xù)它的輝煌。
記者:您在拍電影的時候是否考慮國內外市場?有沒有沖著獲獎而拍過電影?
金容華:我覺得先得從觀眾那里得到認可,然后再從電影節(jié)上獲獎,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可是絕對不能前后顛倒。我還只是剛出道的導演,但我過去和將來,都不會為了電影節(jié)而拍電影,更不會為了拿獎而拍電影。
-大制作影片對韓國市場而言為時尚早
記者:中國電影人士常認為商業(yè)和藝術是不好協(xié)調的,韓國電影是怎么做到將商業(yè)和藝術結合起來的呢?
金容華:我倒不覺得韓國電影將商業(yè)和藝術完全結合了,你們所說的藝術是從哪個角度說的
呢?是說電影節(jié)里的參展影片嗎?那什么是參展影片呢?讓觀眾反省越多的電影越是好電影,越是藝術電影。我個人的觀點是,把容易的故事說得很復雜,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把復雜的故事非常簡單地描述,這才是藝術。
記者:相比于好萊塢的大投資大制作,韓國電影更以情動人,韓國的文藝片可以說為韓國電影受到世人矚目立下戰(zhàn)功,那么您認為韓國電影今后是否有可能傾向于好萊塢大片這種形式?韓國電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
金容華:我認為所謂大投資大制作是在影片的數(shù)量達到了相當程度以后才有可能出現(xiàn)的,當然姜帝圭導演的電影(《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等)是例外。我個人認為以目前的韓國電影市場看,制作巨額投資的大片為時尚早。因為韓國很小,自身的電影市場比美國等國家要小得多。
我個人覺得,如果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能成為一個電影圈,那么制作大片就有可能了。像你所說,韓國電影是忠實于感情的電影,如果真的形成一個大電影圈,市場擴大了、投入增加了,對韓國電影來說那將是如虎添翼,所以現(xiàn)在很多導演都在尋求跨國合作,利用各種資源拍攝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