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鮑威爾訪華的目的何在?

2004年10月27日 08:28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在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重要角逐關頭,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抵達北京進行他的第三次中國之行。有國際問題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國務活動行程。此前,他已表態(tài)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都將辭去國務卿職務。

  不過,鮑威爾這次閃電般地訪問日本、中國和韓國,主要目的顯然是期望為布什競選加分。包括以朝核為重點的東亞穩(wěn)定、世界反恐合作和臺海穩(wěn)定三大議題。盡管此次鮑威爾高規(guī)格地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并與外長李肇星舉行會談,而實際取得的進展如何,尚待觀察。重要的是他的這次訪問,包含著諸多的象征意義。

  由于本次美國大選,競爭空前激烈,甚至導致了美國國內選民的分化傾向。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每逢美國大選年,中國總是竟逐政客們的一個熱門話題,且把對中國態(tài)度的軟硬作為考驗競爭對手意識形態(tài)“純潔度”的一個標準,以求得爭奪選民的加分效果。而此次則大不相同,布什和克里的三次辯論會都沒有挑起有關中國問題的爭論。顯示出世界局勢發(fā)生巨大變化,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使得實施對華強硬政策已經沒有多大市場了。充滿商機和龐大的中國市場,如今已經是美國人維持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經濟因素。東亞是目前全球最穩(wěn)定而多產的地區(qū)。中國與美國緊密合作可以確保東亞和平,美國需要中國,而中國也需要美國。聯(lián)系到前些天布什總統(tǒng)主動給胡錦濤主席打電話,以及中國話題在此次美國大選中的淡化,說明美國政治勢力盡管不情愿,但已經開始正視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影響,逐步在調整方略并采取較為現(xiàn)實的態(tài)度。

  在出訪前,鮑威爾接受《遠東經濟評論》專訪時表示,他訪華期間將重申美國維持對海峽兩岸的“一個中國”政策,希望兩岸保持現(xiàn)狀。他明確指出:不支持“臺獨”主張,不支持“臺獨”勢力。并說“我們非常認真地了解陳水扁的講話。當我們覺得有人可能對我們的政策產生某種誤解時,我們會再向他們說明!迸c陳水扁“雙十”講話后美國一度呼吁大陸與臺灣重啟對話相比,鮑威爾的這番話表明美國對陳水扁的口水花樣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對陳水扁將美拖入未來可能戰(zhàn)事的企圖的不滿。該中隱約可以看出,此次鮑威爾訪華,對臺灣當局其實也是一種警告。

  鮑威爾與北京高層討論對臺售武的問題,無疑是對已奉行二十二年的“對臺六項保證”(即:“美國對臺軍售不設終止期限,美國對臺軍售不事先與中國諮商,美國不做兩岸調解人,美國不修改臺灣關系法,美國對臺灣主權立場不變,美國不向臺灣施壓要臺灣與中國大陸談判!)承諾的首次重大突破。應該說,這是美國外交策略出現(xiàn)調整變化的跡象,也表明中美的“討論”話題還存在新的發(fā)展空間。

  當然,外交是政治的延續(xù),美國不會改變追求和確保本國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盡管美國政府有時會側面警告懲誡一下耍小聰明欺瞞美國的陳水扁當局,但其基本的臺海政策不會改變。包括一方面聲稱“維持一中政策,反對臺灣獨立”的立場,一方面力壓臺灣當局花巨資購買軍火;一方面表示臺灣一些政客是“麻煩制造者”,一方面又允許過境并暗中洽談等等。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洪源說,美國應該重新審視臺灣問題癥結困擾下的中美關系。美方屢屢通過各種雙邊場合試探北京作何反應,如對臺售武數量與質量的大幅度提升,以及美臺軍事同盟跡象的加劇,將是沖擊中美關系大局的最具破壞性的因素。洪源說,臺灣島內的“臺獨”極端分子正將美國拖入可能爆發(fā)的激烈軍事沖突中去。洪源認為,鮑威爾在選前為布什競選加分的對華權宜式訪問,很難拿出有份量見面禮。中美官員應是雙方重談各自立場、加深對相關局勢的了解與關切。鮑威爾在售臺武器問題上將援引國內法案進行辯護,并不可能給中國以任何形式的承諾。

  所以,細心的人們會注意到,當鮑威爾向胡錦濤提到,布什總統(tǒng)期待著下月在APEC會議上能與胡錦濤主席進行會晤。實際上是期望得到正面或者側面的支持。而胡錦濤只是對雙方定期的高層會晤表示贊賞,顯見中方并不想直接介入美國競爭激烈的大選旋渦中。

  (稿件來源:美國《僑報》,作者:宗顓,轉載時有刪節(jié))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