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11日電 近日的李登輝可以說非!盎钴S”。先是公開聲稱“中華民國早已不存在”,后以總召集人的身份與一批堅持“極獨”主張的政客組織了一場“臺灣正名”游行。香港文匯報發(fā)表署名為李克然的評論文章指出,一般以為,李登輝此舉是與陳水扁“唱雙簧”,李以“臺獨”面目為陳水扁的明年大選鞏固基本盤,陳則去開拓中間票源。但李的“臺獨”動作之大、后坐力之猛,已經(jīng)傷到了陳水扁,陳也是“有苦說不出”。
文章分析稱,明年“大選”二選一的格局,藍綠陣營各自提升集結(jié)力,兩大陣營基本盤35%對45%的實力對比已然成型,因此,決定勝負的當然是另外二成中間票源。這種高度對抗使藍綠基本盤不會相互游移,綠營選民不會因為陳水扁的施政無能而跑票給連宋,反之,藍營亦然。可以說,陳水扁的基本盤根本不需要李登輝去穩(wěn)固,倒是李登輝一席“陳水扁與我想法相同,但在位而無法說出來”的談話,使陳水扁爭取中間票的努力化為灰燼,也迫得陳不得不出來澄清一番。
目前陳水扁對李登輝不過是一種“雞肋”的心態(tài),食之,被視為擁抱黑金;棄之,泛綠則有破裂的危機。陳水扁只是希望李登輝保持“安靜”,當然,適時在關(guān)鍵時刻出來“咬一下”連宋的“丑事”也未嘗不可。這就是為何去年北高市長選戰(zhàn)發(fā)生陳水扁搶李登輝話筒,而在今年8月花蓮縣長選舉中李登輝被民進黨看作“票房毒藥”的原因了。面對如此困境,李登輝若不再主動出擊,背負的那么多丑事,難免會被犧牲掉。
李登輝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2000年島內(nèi)政壇易幟時,陳水扁需要李登輝扶植,因此尊稱其為“民主之父”;2001年李登輝借口幫助陳水扁執(zhí)政而成立的“臺灣團結(jié)聯(lián)盟”,對民進黨“橫豎看不順眼”后,有民進黨“立委”要求將拉法葉艦案“辦上去”,拉李登輝出來展示民進黨反黑金的決心;2002年李陳關(guān)系出現(xiàn)不和,兩人甚至出現(xiàn)隔空叫罵的場面;2003年,李登輝的親信劉泰英被陳水扁折騰得“死去活來”,為的是以儆效尤。李登輝明白,終有一天會被陳水扁和民進黨拉出去“祭旗”,因此,才這么不計后果地想把持“臺獨”龍頭的地位。為的是明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中拉抬“臺聯(lián)黨”的席次,給自己尋找退路。不過這么一來,李登輝在“臺獨”問題上的激進行動倒是將陳水扁逼到了墻角。
文章指出,從李登輝與人交往慣常的權(quán)謀心態(tài)及陳水扁遇事即變的投機性格來看,李登輝這個“民主之父”與陳水扁這個“臺灣之子”,這么一對“權(quán)宜結(jié)合”的“父子”終有反目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