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美國教育部主管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的助理副次長張曼君女士7月18日表示,中國臺灣來美的小留學生問題重重,曾引起主流社會的側目。父母們不要以為將小孩送到美國念書,是為他們的前途著想,結果到頭來卻得不償失,培養(yǎng)出來的子女,即使獲得高學位,人格上卻有無法彌補的缺陷。
據(jù)當?shù)厝A文媒體報道,由布什總統(tǒng)任命的張曼君,目前在教育部位居第五把交椅。張曼君11歲時從中國澳門到臺灣升學,從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yè)后,到美國深造,在加州從市政府、縣政府,一路服務到州政府,最高曾擔任州教育委員會主委。布什上臺后,大量起用華裔美人,張曼君被從加州延攬到聯(lián)邦政府,擔任目前職位。
由于職務關系,張曼君在加州時曾接觸許多小留學生,也目睹了許多小留學生的悲慘遭遇。她說,她幾乎沒有看過快樂的小留學生。張曼君說,她看過太多的例子,臺灣一些父母,基于各種理由,包括虛榮心在內,將還在念小學、中學的兒女送到美國來“留學”。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小留學生長大以后,問題重重,許多父母都承認后悔莫及,如果能重來一次,他們絕不會再做同樣的決定。
張曼君指出,美國中小學生還未成熟,校園里難免會有種族歧視,小孩受到委屈,回家無人傾訴,被欺負也無人保護。從心理學觀點而言,有委屈不講出來,必定鉆牛角尖,輕則自閉,重則自暴自棄、交壞朋友、參加幫派、男女同居、吸毒、自殺、殺人。
張曼君說,即使幸運,求學過程順利,拿到名校博士,這些長大的小留學生,也每因長期缺乏家庭溫暖,進了社會以后往往是最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的一群。他們冷漠無情,沒有知心朋友;甚至成家后,也難與家人相處。
張曼君最后指出,許多家長送小留學生到美國,是為了讓他們學好英語。事實上,幾個華人諾貝爾得主都是大學畢業(yè)后才出國留學。語文只是工具,肯學就會,而人格教育則是從家庭中養(yǎng)成,人格有缺憾,語文再好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