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每個人都是執(zhí)行者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每個人都是執(zhí)行者
作為美食之都,成都的城市上空總飄蕩著食物的香味。行走在春熙路,穿行在香香巷,三步一家火鍋店,五步一個小吃攤,滿滿的煙火氣,濃濃的幸福感。也正因為如此,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就將目光鎖定成都,在她的《魚翅與花椒》這本書中,記錄了諸多鮮香麻辣的川菜。但在人流如潮的美食街上,三五好友推杯換盞,親人同學聚會閑聊之際,出現(xiàn)了一些不文明的餐飲習慣。
吃自助餐時取多吃少,聚餐時為面子點一大桌菜,吃火鍋總要剩點菜……這些浪費食物的行為,時常出現(xiàn)在用餐過程中,成了一種突出的惡習陋習。的確,隨著城市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能消費得起超過個人需求的食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所顧忌地講排場、搞浪費。
在一些人眼中,多點幾個菜,不過是花自己的錢,想怎么用都不關他人的事。這種想法,忽視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用狹隘想法進行的自我辯解。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糧食緊缺的危機,居安思危,浪費糧食關乎個人,更關乎國家?!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所以受到眾人愛戴,就因為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問題。
前幾天,奢侈品牌Prada在上海跨界開起了菜市場,吸引了不少時尚青年打卡?,F(xiàn)場有鏡頭捕捉到,一女子把新買的芹菜丟進了路邊的垃圾車里。這一浪費食物的行為,引來了眾多網(wǎng)友譴責。不文明的餐飲習慣,浪費食物的行為,和將菜丟進垃圾桶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我們不能一邊譴責丟芹菜的女子,一邊又大肆鋪張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jié)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道德風尚。對于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現(xiàn)代城市,無論是繼承民族傳統(tǒng),還是遵守現(xiàn)代文明,成都都應該把杜絕浪費、節(jié)約糧食作為市民基本的餐飲習慣。
市民的餐飲習慣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成都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美食之都”,世界級的榮譽,應該匹配世界級的餐飲文明。去年,成都市紀委監(jiān)委就出臺了“十條措施”,要求市民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就餐方式,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當下,成都正開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chuàng)建,城市應以此為契機,在享譽全球的“美食之都”上形成全國乃至全世界文明用餐、勤儉節(jié)約的示范。成都有能力,也有責任扛起這個重任。
城市的主體是人。作為城市中的一員,市民不是旁觀者,而是執(zhí)行者。每個人應該以主人翁的意識,拒絕餐飲浪費,養(yǎng)成節(jié)儉習慣,更要時刻提醒自己,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城市文明、城市榮譽相匹配。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