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27日電 香港《文匯報》27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滑稽明星周立波上海話脫口秀爆紅。恰在此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一項“警報”:全球已有2500種語言面臨滅絕。保護方言已提上議事日程。周立波宣稱不打算進央視春晚,因為他的脫口秀沒必要為適應“廣譜”而讓上海話變味,這應支持。不過還可以有一種選擇,熒屏打字幕很容易,完全可能做到方言守護和內(nèi)容傳播兩不誤。劇壇已經(jīng)出現(xiàn)越劇未改紹興方言而照樣走向全國的成功范例,“周立波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文章摘錄如下:
滑稽明星周立波上海話脫口秀爆紅,以獨腳戲為主的笑林大會欄目躍居上海電視臺收視率之首,《新民晚報》小區(qū)版一篇文章引發(fā)網(wǎng)民熱議方言話題,這三件事近期連續(xù)出現(xiàn),并非偶然。
上海市民對母語的親切感,反映一種文化向心力。恰在此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一項“警報”:全球已有2500種語言面臨滅絕。臺灣媒體立即響應說那里已有七種方言滅絕了,而同樣的情況也在中國大陸發(fā)生,保護方言已經(jīng)提上議事日程。
方言是一種文化。漢語古音有許多如今還保留在方言里,例如我們用普通話讀古詩詞有時會感覺不押韻,而一旦改用某地的方言讀起來就會協(xié)韻。近年沈善增先后以《還吾老子》和《還吾莊子》重新注釋先哲,一些新論即是通過對上古、中古、現(xiàn)代的字音考辨之后作出來的。由此可見保護方言對于古籍整理、學術研究的重大作用。
上海話里的古音表現(xiàn)在哪里呢?比如“屋、北、鹿、獨、宿”這些短促的入聲字,在北方方言里是沒有的。老上海稱“龍華”為“龍花([ho])”,浦東話讀“風”為“轟”,便是古音。又如上海話說某人脾氣不好時稱脾氣“楸”,這種說法見諸宋朝的《廣韻》和《集韻》。此外如濁聲母系統(tǒng)以及本地話里的尖字系統(tǒng)等,茲不一一舉例。
文化多元 抒情多元
中國地域廣闊,文化多元,各地的群眾抒情方式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女子失戀的情感反應,《紅樓夢》里寫南方的林黛玉是淚水連綿:“春流到秋,冬流到夏”,而在北方呢,《樂府》有云:“老女不嫁,踏地喚天”。上海話是上海人抒情方式的工具。
清末韓邦慶以吳語寫小說《海上花列傳》,章培恒教授在《中國文學史新著》里列出其中一段評之:“如果是吳語區(qū)域的人,讀了這一段就會覺得好像聽到了她的傾訴,不僅充分感受到了她的語氣及其中所包含的感情,而且其說話時的神態(tài)也恍在目前,如此真切、生動。這一切是無法用普通話來表現(xiàn)的!
張愛玲在把《海上花列傳》改寫成國語后,自己覺得不滿意,她說:“把書中吳語翻譯出來,像譯成外文一樣,難免有些失去語氣的神韻!币虼撕m在《〈吳歌甲集〉序》中說:“所以我常常想,假如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用紹興土話做的,那篇小說要增添多少生氣!……最近徐志摩先生的詩集里有一篇《一條金色的光痕》,是用硤石話作的,在今日的活文學中,要算是最成功的嘗試……凡懂得吳語的,都可以領略這詩里的神氣。這是真正的白話,這是真正活的語言!
兼具學術和價值的吳方言、上海話,如今出現(xiàn)頹勢的表現(xiàn)是,本市初中以下的學生,多數(shù)已經(jīng)不會說上海話,而且年級越低越不會講。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滬劇,在招生時報名者寥寥。
近二三十年來電視機越來越普及,在城鄉(xiāng)的覆蓋率已經(jīng)達到百分之九十幾,使得普通話不脛而走,越來越強勢。而上海城市規(guī)模迅速擴張,戶籍制度不斷放寬,外來人口日益增多,若不采取措施,方言就會被逐漸稀釋和蠶食,F(xiàn)代化的列車開得越快,就越是要注意保護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立法,需要教育、文化、傳媒各界的有效配合。
脫口秀的上海風情
鑒于周立波脫口秀等滬語節(jié)目迅速走紅的勢頭,當前用好獨腳戲(包括滑稽戲)的文化資源,不失為一項因勢利導的好辦法。獨腳戲以上海話為基礎方言,它的語言反映了各個時代的上海風情。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井流行說“嗲”字,后來發(fā)展為“赫嗲”!班恰钡脑馐氢钼踝鲬B(tài),當時青年人泛用于表達“好、美、悅耳、好吃”等等,有人認為其“不規(guī)范”甚至“不潔”,在報端引發(fā)討論。然而它們雖遭詬病,卻因其另具感情色彩而極富活力,為別的詞匯所不可替代。
就在輿論干預之際,滑稽戲獨腳戲則全然不顧,使得“嗲”“赫嗲”在舞臺上大行其道,而且至今存活在市井語言中。這表明獨腳戲對于上海話里的信息非常敏感。獨腳戲還擅長表演九腔十八調和各地方言,尤其擅長演繹吳方言區(qū)的各種次方言,如蘇州、寧波、無錫、常州、常熟、紹興、杭州包括蘇北話,可以說是一個江南語言的蓄水池。
或許有人擔心:倡導方言節(jié)目會不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
其實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先哲對此早有預言。胡適在《〈吳歌甲集〉序一》中寫道:“我在七年前曾說:并且將來國語文學興起之后,盡可以有方言的文學。方言的文學越多,國語的文學越有取材的數(shù)據(jù),越有濃富的內(nèi)容和活潑的生命。如英國語言雖漸漸普及世界,但他那三島之內(nèi)至少有一百種方言,內(nèi)中有幾種重要方言,如蘇格蘭文、愛爾蘭文、韋爾斯文,都有高尚的文學。國語的文學造成之后,有了標準,不但不怕方言的文學與他爭長,并且還要倚靠各地方言供給他新材料、新血脈!
胡適這番話是在上世紀初期,也就是白話文和國語運動興起時說的,如果他看到今天國語已經(jīng)憑借電視機的翅膀迅速普及全國,那么必定會告誡我們注意克服普通話和方言此長彼消的局面。
我聽孩子們反映,他們說上海話時,幼兒園老師竟會厲聲制止,據(jù)說中小學校里也有相應的氛圍。這種因“推廣普通話”而出現(xiàn)的片面性傾向是應該糾正的。建議推廣普通話的專業(yè)組織,應該兼具保護方言的職責。
保護方言的工作也需要更多仰仗電視平臺。比起滬劇越劇評彈等本地劇(曲)種,獨腳戲滑稽戲滬語脫口秀和熒屏情景劇更為通俗而易普及,周立波今天有許多幼兒園粉絲就是證明。非但上海話需要保護,蘇州話寧波話乃至所有方言都需要保護。
任何文化都有它特定的形式,若干年前有評彈演員到北京用普通話說書,結果韻味全失。今天周立波公開宣稱不打算進央視春晚,因為他的脫口秀屬于吳文化,沒必要為適應“廣譜”而讓上海話變味。對于他的這種文化自覺,我們理應表示支持和贊賞。
不過我覺得他還可以有一種選擇,F(xiàn)在熒屏上打字幕很容易,完全有可能做到方言守護和內(nèi)容傳播兩不誤?v然文化的趨同或曰“串秧子”不是正路,君不見劇壇已經(jīng)出現(xiàn)越劇未改紹興方言而照樣走向全國的成功范例?“周立波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翁思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