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25日電 臺灣《中央日報》25日刊出評論《民進黨“看不見未來”》文章說,宣布脫離民進黨的楊秋興和許添財批評民進黨的聲勢已經(jīng)對黨內提名的參選人構成威脅,民進黨對此只進行了“軟處理”。分析認為,在綠營中某些聲音是被長期壓抑的,楊許二人如果不跳出民進黨,喊出自己的聲音,民進黨是只顧自己需要聽到的聲音,根本不在乎另有聲音。以此面目,民進黨怎能“看見未來”?
文章摘編如下:
在“五都”選舉中,一般認為民進黨形勢較好的高雄、臺南兩市,黨內斗爭激烈;初選落后的楊秋興宣布脫黨參選后,公開批判民進黨“反商”,認為似民進黨這般做法,是逼迫“企業(yè)自殺”。
同樣初選失敗的許添財,雖未宣布參選,但支持者已展開聯(lián)署,目前已超過十萬人。他對于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頗為自得的競選口號“看見未來”嗤之以鼻,公開表示,賴清德若當選市長,大臺南“看不見未來”。
為了選票不致流失,民進黨對楊、許采“軟處理”,說他們對民進黨的批評只是“選舉考慮”。
但民進黨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的考慮不代表民眾的聲音,怎么會有選票?更進一步分析,他們的聲勢既已構成對黨提名參選人的威脅,表示即使是在綠營中也有某些聲音是被長期壓抑的,亦即民進黨只顧自己需要聽到的聲音,否定或根本不在乎另有聲音。
以兩岸關系為例,民進黨為了嚴守意識形態(tài)這個區(qū)塊,便大力操作民粹,對馬英九當局有利于臺灣發(fā)展的兩岸政策一律反對,反對說不出好理由,就編織謊言,譬如ECFA,明明大陸勞工、農(nóng)產(chǎn)品不會來臺灣,而且兩岸簽署已經(jīng)完成,民進黨還睜眼說瞎話,表示一定會來。
民進黨曾罵國民黨是“一言堂”,真正是“一言黨”的其實是民進黨。楊秋興和許添財都是民進黨的精英,如果他們不跳出民進黨,還繼續(xù)以民進黨所允許的方式追求政治權力,他們批評民進黨的聲音,一定還出不來。
他們的聲音,是一面鏡子,過去不能拿出來,現(xiàn)在拿出來了,民進黨的本來面目立即在鏡中出現(xiàn)。這樣的“面目”,怎能“看見未來”?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