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播出时间,天堂资源在线官网,成全视频在线观看中文版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新生代農民工加薪并不等于一切 重在有“歸屬感”
2010年03月08日 09: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莫風攝(資料圖片)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編者按

  2010年1月31日,國務院發(fā)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文件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團組織一直堅持關注青年農民工話題,并嘗試運用各種非行政手段為青年農民工謀福利,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值此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本版推出《團組織與新生代農民工》專欄,期待用鮮活、真實的報道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議題提供借鑒。

  2009年8月26日,福建省廈門市,2009年秋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公辦小學派位現(xiàn)場,家長焦急地看著派位結果。廈門市思明區(qū)和湖里區(qū)舉行秋季公辦小學一年級招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電腦派位。兩區(qū)共計有3142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被派入公辦小學。  

  兩會召開在即,以農民工身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重慶某城建公司路面處農工班班長康厚明早早地收拾起行囊,準備赴京“代言”。這一次,他要借著中央一號文件首提“新生代農民工”話題的東風,隆重提出自己的建議———立法規(guī)范農民工工資支付、增長機制。

  依然是工資問題。中國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打工妹胡小燕也將在即將召開的人代會上提交自己履職兩年來的第一份議案,“是有關欠薪問題的!苯邮苊襟w采訪時,胡小燕表示,自己接到的數(shù)百條農民工短信和幾百個來電中,多數(shù)反映的是欠薪問題。

  然而,加薪并不等于一切。記者在采訪上海、齊齊哈爾等地的青年農民工時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一些諸如免費培訓、社工幫扶、子女上學之類的看似不起眼的“小服務”,比簡單的加薪更能給在城市漂泊的農民工帶去難得的“歸屬感”。

  張秋艷:“孩子能在城里上學比掙多少錢都開心”

  張秋艷,黑龍江省海倫市人,現(xiàn)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打工。如果你問起她的工作,也許她只會輕描淡寫地告訴你一句“保險代理人”;如果你問起她的孩子,她一定會略帶幾分得意地跟你說上一長串———兒子4歲,名叫阮思睿,現(xiàn)在齊市青少年宮藝術幼兒園讀小班。

  她會特別強調兒子所在的幼兒園,因為那是一所“正規(guī)的、師資優(yōu)良的、在齊市頗有名氣的”幼兒園。為了方便孩子去這所幼兒園上課,她甚至專門從齊市鐵鋒區(qū)搬到龍沙區(qū)居住。

  毫不夸張地說,張秋艷現(xiàn)在最自豪的事就是給兒子“弄進了”一所好幼兒園,“孩子能在城里上學比掙多少錢都開心”。

  從去年8月開始,團齊齊哈爾市委聯(lián)合黑龍江北大倉集團開展為期5年的愛心助學行動,企業(yè)每年捐資95萬元用于該項事業(yè),其中的20萬元專門用來為外來務工青年子女提供免費學前教育服務。很多人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或者把孩子從老家接來上學,或者特地從齊市其他區(qū)縣搬家到幼兒園附近。目前已有59名來齊務工青年子女正式入托,張秋艷的兒子阮思睿就是其中之一。

  阮思睿原來在鐵鋒區(qū)一所位于小區(qū)公寓內的小幼兒園上課,每月學費200元(不含伙食費),一個班二三十個學生,由兩名老師帶,“午睡時孩子肩挨著肩,擠得不行”,F(xiàn)在的幼兒園條件“明顯好了很多”,學費、伙食費全免,一個班由3名老師外加1名保育員帶,學科分得細,黑板上寫著每天的伙食搭配,“半年下來,孩子明顯愛表現(xiàn)自己了”。

  還是去年七八月間,由團上海市委、市社區(qū)青少年事務辦公室指導的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上海市陽光社區(qū)青少年事務中心推出“小海豚”來滬務工人員子女藝術培訓計劃,免費對農民工子女進行電子琴、美術、海派文化等藝術及修養(yǎng)訓練。自此,在上海打工的四川媽媽向海燕就多了一份“新工作”——每周五下午接送女兒學電子琴。其實,向海燕早就想像城里人那樣送孩子去學一門樂器了,但在上海,給孩子上一堂電子琴課少說也要四五十元一小時,“農民工哪供得起啊?”

  據(jù)悉,上海2009年投入36.9億元財政資金用于農民工同住子女進入公辦學校享受免費教育,目前在滬的外來務工者子女中,享受本地免費義務教育的孩子已占97.3%。而“小海豚”計劃自去年5月實施以來,已開設免費藝術培訓班4個,舉辦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兩次,服務近千名農民工子女。

  蒲欣惠:團組織給了我命運轉折的契機

  蒲欣惠是典型的新生代農民工,生于1987年,初中畢業(yè)后便隨父母從農村到上海打工,做過餐廳服務員、商場售貨員等工作,現(xiàn)就職于上海某銀行信用卡中心電話銷售部門。她喜歡上海,并希望留在上海。

  掐指算來,蒲欣惠年紀雖小,步入社會卻已有5年之久。在這5年中,她花了1年半的時間把自己“回爐再造”,“我寧可這1年半不掙錢,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為將來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兩年前,父親無意中從電視新聞里瞥見的那個電話號碼,為蒲欣惠在滬的打工生涯帶來了一絲轉折的契機。父親匆忙記錄下的那個電話號碼,蒲欣惠至今還牢牢地記在心頭———12355。

  這是團上海市委公布的“共享陽光”慈善就業(yè)培訓項目的咨詢電話。該項目由團上海市委、上海市社區(qū)青少年事務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合作開展,專門資助來滬青少年參加為期兩年的中專學歷培訓和技能培訓。

  通過撥打12355熱線報名,蒲欣惠進入上海市市北職業(yè)高級中學的“共享陽光”班,免費上起了物流管理專業(yè)課,并于去年年底拿到了畢業(yè)證書,“如果不是拿到了中專文憑,我恐怕只能一直做服務員了”。

  雖然現(xiàn)在每月只有不到1300元的薪水,還不如母親在工廠做普通員工拿得多,但蒲欣惠對這份工作很滿意,“畢竟是大公司,得到的鍛煉不一樣,今后還會有發(fā)展的!彼M嚓P部門今后多搞一些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專業(yè)如果能再廣一些就更好了”。

  “我們原來也有類似的培訓項目,但那只是針對本市戶籍青少年,2006年我們開始針對外地來滬青少年搞學歷培訓試點,2008年正式啟動!鄙虾J猩鐓^(qū)青少年事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陽光”項目自2006年試點以來,已累計招生568人,畢業(yè)227人,就業(yè)率93.8%。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