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學廢墟上的紀念
9·21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清晨1點47分,臺灣南投、臺中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6級強震,這場臺灣百年未遇的強烈地震,導致2415人喪生,臺灣中部地型地貌發(fā)生巨大變化,包括日月潭在內的美麗景致面目全非
雖然遠在臺灣,但對這次四川遭遇的不幸,筆者感同身受。尤其令我感到痛惜的,是一些中學和小學校舍的倒塌。在臺灣,也有一座建設在地震遺址上的博物館——臺中縣霧峰鄉(xiāng)光復國中校區(qū)遺址、即臺灣9·21地震博物館。地震前,這里也曾是學子們求知成長的樂園。
完整保留地震斷層
9年前的重創(chuàng),使得臺灣面對地震更為謹慎小心,這同樣體現(xiàn)在地震博物館的選址上。當時經(jīng)過許多專家學者的仔細會勘后,認定光復國中校區(qū)遺址是所有受災區(qū)中,斷層錯動、地表隆起、及建筑物傾倒等條件中,最具特性及教育意義的災后現(xiàn)況的活教材。所以,今天來到這座地震遺址,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斷層——我們管它叫“車籠埔斷層”——是9·21地震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這個展區(qū)的設計概念是以不破壞地震后的原有景物為原則,建筑手法未使用任何梁柱,而是以PC板及玻璃建構起整個參觀廊道。當你走在參觀廊道時,光線明亮,是個非常舒服的參觀空間。而穿過玻璃廊道,你可以看到當時9·21地震時,因斷層錯動而使得學校操場地表隆起的遺跡。那隆起的高低落差高達150~200厘米,讓人不禁慶幸當時地震發(fā)生時間是在半夜,沒有學生在學校上課,否則會有多少父母哭斷肝腸。
整個廊道設有多個互動性強的地震教學儀器,引導著參觀者跳脫沉悶的文字解說,而是以聲光影像及游戲的方法來認識地震。當我在現(xiàn)場時,正好有一群香港游客來訪,那時導游請所有團員一齊往上跳,落地時所產(chǎn)生的震波強度,你可以直接從儀器上看到。
倒塌校舍令人怵目驚心
站在遺址外面,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博物館的建筑是沿著操場跑道弧線興建的,這是為了提醒參觀者,這里可曾經(jīng)是學子們下課游戲的嘻鬧之處。
當參觀者在各個展館之間穿梭時,會不時經(jīng)過毀損的教室,看得到鋼筋外露的梁柱,剝落的墻面上的黑板,以及后墻上貼著的當時學生在教室專心上課、埋首考試、辦活動的各種照片。
除了毀損教室區(qū),大面積校舍倒塌的場景更令人怵目驚心。熟悉的“禮義廉恥”四個紅字告訴著我,現(xiàn)在位置是之前國中校園大門口前的川廊,因為這四個字是每個島內中小學生在校園常常會見到的。通常會用紅漆將字掛在每個師生舉手投足都看得到的醒目地方。原本三層樓高的校舍,竟像骨牌似的層層疊在一起。有的三層變一層,有的只看得出來一堆石塊,若不是旁邊半毀的校舍提醒你,你大概根本猜不出這個建筑物的前身竟是孩子們學習上課的地方。
影像館里感受災難時刻
在影像館,藉由歷史鏡頭,我們重回9·21當時災后的情景。走在回廊中,斷垣殘壁、驚恐的臉龐、無助的眼神、半毀的家園、國際救援工作、民間志工賑災……一張張照片拼湊起對9·21大地震的回憶。有一面電視墻則播放著當時島內外媒體報道9·21大地震的新聞畫面。
我相信即使是未親身感受過地震災害的參觀者,看到這完整保留的災后遺跡,也不難想像出當時地震發(fā)生時,中臺灣人民的驚恐、以及同悲攜手度過的那段艱苦的重建歲月。
保留共同記憶 體會天地無情
走出最后一個展館,會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可能是下過雨的關系,感覺空氣異常清新,讓剛剛沉重的心情稍稍舒緩,令人有股重生的喜悅之感。
這個地震博物館的整體設計,知性及感性兼具。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像在其它博物館,是將遺跡一塊塊搬進現(xiàn)代大樓內,放在展示櫥窗中,輔以照片讓游客體會當時場景。這里是將部分遺跡直接以災后原貌,巧妙融合在新建的建筑物上,使兩者合而為一,又不令人感到?jīng)_突。使得你能在獲取新知的同時,還保有對9·21共同的記憶,也能從中體會無情天地給世人的考驗。(陳姿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