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閱兵地上浩蕩宣示,地下詭秘較量
“泰山歸來不看岳”,只要觀看過氣勢巍峨的蘇聯紅場閱兵,那其他國家都會顯得黯然失色。
自18世紀成熟閱兵式誕生以來,只有蘇聯及蘇式閱兵的舉行者們完全繼承了這種國家典禮本來蘊含的意義,F代閱兵式最突出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展示強大的武力,使得人民接受一次愛國主義洗禮,并向外界宣示本國國防力量的強大。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蘇聯紅場大閱兵無疑是世界之最。
蘇聯的閱兵式與歐美國家相比更加莊嚴隆重、氣勢磅礴。每個觀眾都會為鐵流滾滾、機群蔽天的紅軍閱兵隊列所折服。對于如何舉行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閱兵儀式,紅色超級大國有一套獨到的做法。
人們在閱兵式上最先感觸到的是徒步方陣嚴整劃一的行軍和威武有力的正步。這種源于舊普魯士陸軍的操演步伐,因士兵在行進時頗似一只走路的公鵝而被戲稱為“鵝步”。從誕生之日起,正步訓練就被視為體現軍紀和操練是否嚴格的標準之一。大約是在19世紀下半葉的軍事改革中,沙俄吸收了普魯士正步訓練的做法,建立了自己的正步訓練體系。后來,推翻舊政權的蘇維埃紅軍,又對沙俄時代的正步進行了改良。看到整齊的士兵方陣踢著正步,伴著《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旋律浩蕩前行,人們自然而然地會產生敬畏之情。
但紅軍徒步閱兵的靈魂不止于此。參加檢閱的蘇聯功勛師團單位,都曾經在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和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戰(zhàn)績。那些高擎在方陣前方的旗幟,或許在蘇德戰(zhàn)爭中指引著這些功勛單位進行激戰(zhàn)并取得勝利,每位參演官兵都扛著前輩將士締造出的巨大榮譽,斗志昂揚地正步前進。這或許才是紅軍徒步閱兵的真正內涵。
除了蕩氣回腸的徒步行軍,最能表現紅軍特點的當屬席卷而來的鐵甲洪流。以大兵團作戰(zhàn)起家、以裝甲坦克兵團贏得了二戰(zhàn)的蘇聯陸軍,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數量驚人的坦克裝甲單位。在車輛和參演單位的數量上,紅場閱兵大大超越了其他國家。在質量上,蘇聯陸軍也注重挑選技術先進的裝甲車輛。令西方心驚膽顫的各代“T”系列坦克的主力型號,在大規(guī)模換裝部隊之前都曾作為國家中堅武力在紅場大閱兵上加以展示。“T-72恐慌” 緣何能在歐美國家留下深刻的回憶?或許也跟紅場閱兵中故意為西方陸軍界編排的“小驚喜”有關。
紅場閱兵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東西方情報部門借助這個公開的國家典禮進行各種斗法。
上世紀50年代英國首相丘吉爾高調宣布鐵幕落下之后,西方情報部門能夠窺視蘇聯紅軍的窗口變得寥寥無幾。要想搜集蘇聯最新導彈的情報,那就到莫斯科去看紅場大閱兵吧。大名鼎鼎的“冥河”對艦導彈、在越南大展拳腳的“薩姆-2”地空導彈、曾經讓北約防空系統(tǒng)聞之色變的“王魚”空地導彈,都曾經首次曝光于紅場大閱兵。當然,最為西方情報界矚目的還是只在紅場閱兵時才偶爾掀開神秘一角的蘇聯的龐大核武器庫。從早期的赫魯曉夫炸彈全尺寸模型到一代又一代射程不斷延長、精度不斷提高的中遠程地對地導彈,每一次紅場閱兵,總能引起西方對莫斯科核武器的猜測和恐懼。
西方的好奇心有時也會被蘇聯戰(zhàn)略欺騙單位利用,他們甚至將隆重的閱兵式打造成了施展精妙騙術的舞臺。 1947年,莫斯科航空節(jié)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航空閱兵式,參閱機群中有一隊外形酷似B-29的超遠程轟炸機分隊引起了西方情報部門的注意,他們通過記錄這種轟炸機出現的架次,得到了令人大吃一驚的結論:蘇聯至少擁有80架這種B-29的仿制品,足以建立起對美國阿拉斯加和歐洲主要軍事基地的核威懾!這一結論導致美國人在朝鮮戰(zhàn)爭中對使用原子彈猶豫不決。真相很久之后才被西方情報部門發(fā)現:1947年能夠飛得起來的B-29仿制品——蘇聯圖-4遠程戰(zhàn)略轟炸機——其實只有3架。蘇聯戰(zhàn)略欺騙部門略施小計,讓3架沒有編號的圖-4組成閱兵小隊,一遍又一遍地飛過西方外交武官的頭頂,從而制造了“80架圖-4”的謊言。
類似的一幕也發(fā)生在1965年的紅場大閱兵上。60年代初,蘇聯裝備了薩姆-5型防空導彈,當時美國情報部門正在千方百計地刺探這款新型導彈的具體數據。蘇聯戰(zhàn)略欺騙單位見有機可乘,決定在紅場閱兵期間再施詐術。他們弄來一款已經放棄研制的空地導彈的樣品,在它上面裝上薩姆-2導彈的前半部分,組合成了一枚假的薩姆-5型導彈。閱兵時,卡車載著“薩姆-5”型導彈緩緩通過主席臺,公開曝光于西方情報人員面前。美國人顯然對這枚三級助推的新型防空“導彈”大為震驚,因為根據外形測算,該型“導彈”的射程至少超過400公里!一時間,蘇聯遠程戰(zhàn)略核防空網的有關說法充斥了美國軍界。直到蘇聯解體后,美國人才接觸到了關于薩姆-5導彈的真實情報——其有效射程從沒超過150公里,也從來沒有出現過搭載核彈頭的型號。借助閱兵典禮而進行的地下較量,無形之中又給莊重威嚴的紅場閱兵增加了幾分精彩與神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