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對于歐盟的“五十大壽”,一些歐洲人“沒感覺到有什么好慶祝的”
3月25日是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羅馬條約》簽訂50周年紀念日。按照計劃,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將于25日在輪值主席國德國的首都發(fā)表“柏林宣言”。德國人將在街頭暢飲狂歡,柏林墻舊址附近也將舉行慶;顒。到了晚上,除了數十家夜總會供人們選擇外,各博物館也將通宵開放。
不過除了德國外,歐盟其他成員國的慶祝活動則顯得不太熱鬧:愛沙尼亞將植樹千棵;西班牙學生將在首都馬德里舉行音樂會;意大利則組織青年峰會和藝術品展覽;而有“歐盟首都”之稱的布魯塞爾連日來卻一片寂靜,幾乎感受不到大慶前的氣氛。
與2005年慶祝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60周年的熱鬧氣氛相比,歐盟的“五十大壽”顯得過于冷清!秶H先驅導報》記者帶著這一疑問采訪了布魯塞爾街頭多位民眾,得到的回答驚人一致:“沒感覺到有什么好慶祝的。”
郁悶情緒籠罩歐盟
從1950年的“舒曼計劃”開始,歐洲揭開了探索社會發(fā)展新模式的序幕。1952年,法國與德國兩個世仇捐棄前嫌,將煤和鋼鐵兩種戰(zhàn)略資源交給“煤鋼共同體”統(tǒng)一管理,并決心“以合并各國的根本利益,取代世世代代的對立”。1957年《羅馬條約》簽訂,歐盟的基本架構初步形成。這種既相互制約、又能共同發(fā)展的模式,開創(chuàng)了獨立國家間實現真正團結的范例。
半個世紀間,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徹底告別分裂甚至敵對狀態(tài),成員國由6個發(fā)展到27個,一個擁有近5億人口的共同市場建成,國民往來自由,約3億人擁有了統(tǒng)一的貨幣。
既然歐洲一體化的成就如此輝煌,民眾應該會對這一“造福萬民”的工程“心存感恩”了吧?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英國《金融時報》19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歐盟5個最大的國家中44%的民眾認為,自加入歐盟以來他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認為生活水準有所提高的比例只有25%。這一結果表明,一種郁悶情緒正籠罩著歐盟。
陷入“圍城”困境
比利時媒體日前非但沒有長篇累牘報道歐盟50年的成就,反而關注到了一件似乎不值一提的“小事”:一個正在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舉行的“布魯塞爾城市規(guī)劃展”。按照這一前衛(wèi)的設計,位于布魯塞爾歐盟區(qū)的歐洲議會大廈將被徹底拆除,以恢復該地區(qū)的“純潔”。
該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來自意大利的建筑師奧雷利說:“不但歐盟的機構分布要打亂,歐盟的運行機制也需要更新!彼J為,歐盟目前已經陷入了一種“圍城”式的困境:一方面,有許多國家拼命要加入歐盟,而另一方面,那些已經加入歐盟的國家卻感覺不到實惠,民眾怨聲載道。
民眾的不滿情緒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民主缺失”。西方的民主理論認為,人民是主權的來源。然而,在建設“歐洲大廈”的過程中,歐洲國家恰恰忽略了民眾的意志。如今,歐盟在許多領域已實現了超國家化,但它離普通民眾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無論是歐盟的機構運轉,還是政策的出臺及其執(zhí)行過程,普通民眾都難有機會參與。
2005年,法國全民公決否決了旨在確保歐盟機構運行的《歐盟憲法條約》之前,記者曾在街頭偶遇一對打聽歐盟委員會辦公大樓的法國老夫婦,他們專程從200公里外的老家趕來,就想看一看這個“胡亂決策”的機構。原來,歐盟委員會以“衛(wèi)生不達標”為由,下令禁止他們生產某種特產奶酪。這令他們大惑不解:這種奶酪我們吃了幾十年,要生病早病倒了。
記者遇到的一些年輕人則說,除了國家邊界開放和使用統(tǒng)一貨幣,他們對歐盟感到陌生,“好像就是一些政治家在談一些無關我們生活的事情!
歐洲需要徹底變革
令歐洲人感到彷徨與迷茫的另一個原因,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在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今天,歐洲國家似乎失去了昔日的活力,遇到了始料未及的經濟社會問題,一時苦無良策。歐盟多數成員國仍然固守原有社會經濟模式,結構調整進程緩慢,猶豫不決。面對心態(tài)遲暮的選民,善于披堅執(zhí)銳的歐盟領導人無法施展霹靂手段,比如歐洲人深知現有的社保模式難以維系,但誰也不想成為福利削減的犧牲品,這導致了歐洲貿易保護的重新抬頭。
值此《羅馬條約》簽署50周年之際,歐盟輪值主席、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信心滿滿。她說:“當務之急是進行我們一直忽略的調整。全世界都在變,歐洲為什么不能進行徹底的變革?”默克爾希望通過柏林的慶典,喚起年輕一代對歐洲事務的熱情與關注。而經過多輪討價還價的“柏林宣言”,也有望為歐盟指明未來的前進方向。(潘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