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品道免费观看,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怎么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際新聞
    蓋特納訪華拋棄"抱怨外交"?對華態(tài)度轉向溫和
2009年05月27日 09:41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由于對中國相對生疏,加之曾經“說錯話”,美國新財長的中國行備受關注

  即將于6月1日至2日訪華的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期的表態(tài)很是耐人尋味。

  5月20日,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上,他為美國放棄將中國納入貨幣操縱者行列的決定辯護,稱中國的匯率政策在過去兩年已發(fā)生顯著變化。

  這似乎證實了此前專家對于蓋特納中國之行態(tài)度的猜測:相對溫和。

  對華態(tài)度轉向溫和

  美國財政部5月12日發(fā)布了蓋特納將訪華的消息,第二天一些美國議員就拋出了人民幣匯率議案,暗指中國“操縱匯率”。

  在聽證會上,蓋特納辯護說:“如果回頭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在過去兩年已做出了非常顯著的改變!

  這與他最初的立場截然相反。今年1月上任前,蓋特納曾一度強硬表態(tài),認為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種轉變暗合了中外專家對其中國之行的分析,很多專家都認為,蓋特納此次訪華會相對低調,在匯率問題上會比較“溫和”。

  盡管如此,《華爾街日報》記者賈森·迪恩仍認為,中國可能依然對蓋特納心存疑慮,“盡管他和中國之間的淵源比他的前任更加久遠,但直到去年前,他在中國金融和政治界相對來說知名度較低”。

  在以前的美國財長訪華中,通過抱怨人民幣匯率、龐大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向中方施壓,是美國談判的一個基調。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這種局面似乎已經有所改變。因此,蓋特納如果繼續(xù)沿襲以前的“抱怨外交”路數(shù),顯然不合時宜。

  賈森·迪恩建議蓋特納向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學習。首次訪華時,“希拉里沒有訓誡和抱怨,而是再三感謝中國購買美國國債,而且鼓勵他們購買更多”。

  來著不善,還是取經中國?

  雖然年輕時在中國生活過,還學習過中文,但相比上任前就到訪過中國70余次,對中國知之甚深的保爾森來說,蓋特納對中國其實是相對生疏的。加之曾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說錯話”,蓋特納的首次訪華備受關注。

  “他本可以把今夏在華盛頓首次舉行的這一對話當作與中國官員正式接觸的處子秀,身負振興美國經濟重任的他似乎沒必要忙里偷閑來趟北京,除非有什么急著要辦的大事!薄度A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劉罡在文章中說。

  美國財政部發(fā)表的相關聲明說,這次訪問旨在和中方經濟決策者“就對兩國重要的廣泛議題進行磋商”,其中包括如何加強美中經濟關系,促進兩國經濟平穩(wěn)、平衡和可持續(xù)增長。

  而《華爾街日報》認為,蓋特納的首次訪華,也許會再提人民幣匯率問題。要求中國對美國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或是尋求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國債,則是廣泛流傳于坊間的猜測。

  劉罡表示,這些猜測基本都認為蓋特納“來者不善”,他分析,蓋特納也許是來中國“取經”的。他“一定想知道,中國為什么每每都能如期實現(xiàn)經濟增長目標”。

  為戰(zhàn)略對話打前站

  實際上,從目前的中美關系態(tài)勢看,加強美中在重大經濟政策上的協(xié)調,更好應對當前經濟危機,才是蓋特納此次北京之行的重要任務。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馬克斯·鮑卡斯認為,當前美國財政部的首要國際任務,就是加強美中經貿關系。

  這一點,其實也是美國各界的廣泛看法。盡管對中國的定位存在疑慮,但中國將越來越舉足輕重,是各方公認的事實。加強與中國接觸,共同合作應對當前危機,是奧巴馬政府的一個必然選擇。

  蓋特納在今年夏天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前訪華,也有為對話進行協(xié)調和籌備的意味。美國CNN就評述,蓋特納的訪問正值美中關系處于國際經濟日程最前列時期。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學者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認為,蓋特納此行為其本人以及奧巴馬新政府展開與中國接觸“提供了機會”,他并且認為,“平等對待兩國關系至關重要!(劉洪)

【編輯:李洋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