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平安夜),臺灣人氣偶像組合S.H.E在香港出席“圣誕倒數(shù)Street Party”活動,與逾十萬市民及游客一同倒數(shù),迎接圣誕。 中新社發(fā) 蔡蔓莉 攝
|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平安夜),臺灣人氣偶像組合S.H.E在香港出席“圣誕倒數(shù)Street Party”活動,與逾十萬市民及游客一同倒數(shù),迎接圣誕。 中新社發(fā) 蔡蔓莉 攝
|
中新網12月26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6日刊發(fā)以《外來藝人雄霸“圣誕騷”》為題的社論文章,稱不少臺灣或韓國藝人趁著圣誕檔期到香港來開秀“搶飯碗”,指出香港本地藝人面臨挑戰(zhàn),應該及早在聲、色、藝方面好好修養(yǎng)。
以下是該文:
圣誕檔期,是商戶做生意的黃金日子,不少商場都會聘請歌星或藝人助興,吸引人流。不過,近年經常聽到圣誕檔期,會有臺灣或韓國的藝人來香港“搶飯碗”。從好的角度看,這代表香港是圣誕之都,所以吸引鄰近地區(qū)藝人來港表演;從壞的角度看,有人就會懷疑,是否香港藝人號召力不足,故此商號寧愿不惜工本邀請“外援”。
外來藝人進占圣誕表演檔期,不是今年才有的現(xiàn)象,今年雖然有金融海嘯,但市場氣氛尚算不錯,大小商場也維持邀請藝人表演,以增添節(jié)日熱鬧氣氛,日前平安夜較多人聚集的廣東道商場,仍然不惜工本,邀請了外地組合作為表演主力。
香港作為國際級城市,對于演藝人士來港獻技,應抱開放和歡迎的態(tài)度,因為香港人口有限,只要聚集各地不同精英,才能發(fā)揮平臺效果,提供最高水準的表演或服務,所以鄰近地區(qū)藝人圣誕來港“掘金”,根本不能視為“搶飯碗”,反而是強化了香港零售業(yè)的競爭力。
鄰近地區(qū)藝人來港演出不值得大驚小怪,要留意的反而是,香港藝人能夠贏取到的演出空間是否縮小了。近年,香港唱片業(yè)受到盜版等不利環(huán)境沖擊持續(xù)萎縮,加上內地市場以普通話為主,對唱廣東歌為主的香港歌手不利,都削弱了香港藝人的競爭力,在這方面,臺灣歌手就比香港占優(yōu)了。
香港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原本以電影、電視和歌唱事業(yè)最為蓬勃,但近年香港電影業(yè)式微,除了因為盜版猖獗外,同時也因為香港市場萎縮,電影人眼光向北望,很多電影都須考慮到內地口味和市場,除了聘請內地演員外,制作也傾向較為龐大,部分發(fā)展到要和好萊塢合作投資,結果是香港中小型制作的電影減少,新晉演員要嶄露頭角,機會似乎就不如從前。
為了扭轉香港電影業(yè)頹勢,有關單位年前成立電影發(fā)展局,同時推出種子基金,減少中小型制作的融資困難,這些措施推出的時間不算太長,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至于電視業(yè),香港曾經稱霸東南亞和廣東省一帶,不過,近年內地電視臺崛起,香港電視臺難再擁有昔日獨大的風光,早前鬧得滿城風雨的亞視,在廣東甚至已被其他電視臺超越。
八、九十年代,香港因為地理、政治、文化的獨特因素,在創(chuàng)意產業(yè)上一枝獨秀,同時因為內地經濟高速起飛,造就了不少聲名顯赫的演藝明星。不過,這個形勢在過去十年已經急速改變,新一代的演藝人,面對的競爭明顯加強,要取得明星的地位,付出的努力要更多,這從圣誕商場秀,和其他地方的歌手爭奪演出機會,已經可見一斑。
香港要維持本身城市的地位,不可能采取保護主義,未來香港藝人,遇到的挑戰(zhàn)只會愈來愈多,誰人如果想要保住一個席位的話,就不能只顧埋怨有人“搶飯碗”,反而更應及早在聲、色、藝方面好好修養(yǎng)。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