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香港特區(qū)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昨日撰文分析香港的社會和諧問題。他指出,香港正面對著社會矛盾激化的局面,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迫切需要就一些重大社會問題開展廣泛討論,共同尋求緩解社會矛盾之道。
報道稱,劉兆佳文中表示,社會各界一方面關注社會矛盾及安定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卻對各種應對之方缺乏共識,因而形成了一種“坐困愁城”的感覺。不過,劉兆佳反駁有關香港現在面對著暴亂威脅的說法,認為明顯是言過其實。
劉兆佳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王卓祺教授最近發(fā)表了一份圍繞著社會和諧的問卷調查報告,頗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尤其是關注到香港能否維持社會安定的問題。
過去二十多年來,各方面特別是學術界就社會公平、社會矛盾及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進行了不少的調查和研究,顯示社會人士對這些問題的重視。過去幾年,特區(qū)政府內部亦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頻密的研究與分析,并不斷尋求應對之道。事實上,特區(qū)政府對香港的社會安定情況高度關注。
大量的調查研究其實都印證了幾個重要觀察。第一,市民的社會不滿程度持續(xù)增加,盡管滿意現狀的人仍比不滿的人為多。第二,較多人仍視香港為一個公平社會,但認為它是一個不公平社會的人在上升之中。第三,愈來愈多人覺得香港的社會矛盾不斷增加,尤其是階級矛盾(勞資、管理階層與非管理階層、大財團與小市民、雇主與雇員、上層與下層之間的矛盾)、政治矛盾(社會上與議會內的種種斗爭)及官民之間的矛盾。第四,引起社會不滿的原因主要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官商勾結”的觀感、對香港經濟前景擔憂、對政府的施政及作風不滿、中產不穩(wěn)及憂慮、對政制發(fā)展不滿、對發(fā)展方式的意見分歧、青年人出路困難、向上社會流動機會不足、個人期望與客觀現實脫節(jié)等等。部分原因乃結構性和歷史性的。 社會不滿累積自然地會導致社會摩擦、對抗和斗爭的增加。近一兩年來一些較為激烈言論和行動抬頭,引起市民的關注,擔心有蔓延的趨勢。雖然多數人仍然表示不擔心香港會出現社會不安定的情況,然而王教授的調查中的一項發(fā)現卻引起部分市民的憂慮。調查發(fā)現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九的被訪者同意“只有用激烈的手法才可以使政府響應你的訴求”。有個別報章以此為據,認為香港瀕臨暴動或動蕩的危機。
市民仍視安定最重要 特區(qū)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絕對有理由認真和密切關注香港的社會安定,但認為香港現在面對著暴亂的威脅卻明顯是言過其實。即使王教授的調查亦發(fā)現了大部分市民認同以“大家各讓一步,求同存異”的方法去處理個人及社會的問題,而市民心目中的激烈行動其實包括了不少的非暴力言行。大量調查發(fā)現,市民絕對不認同、亦不容忍暴力行為,即使是語言暴力亦受到社會人士的相當限制。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市民仍然視社會安定為最重要的東西,任何“暴亂”的行動必會受到公眾的制裁。 的而且確,香港正面對著社會矛盾激化的局面。多年來社會各界提出了不少應對之道,當中包括稅制改革(增加稅率的累進度、開征資產增值稅、向有錢人加稅等)、改變土地房屋政策(例如恢復賣地、復建居屋、加建公屋)等、增加經濟增長點、扶持傳統產業(yè)、加快民主化步伐、改善政府施政及作風、增加社會福利和服務等等。然而,社會各界一方面關注社會矛盾及安定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卻對各種應對之方缺乏共識,因而形成了一種“坐困愁城”的感覺。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迫切需要就一些重大社會問題開展廣泛討論,共同尋求紓緩社會矛盾之道。畢竟,除了政改問題之外,困擾著香港的其它重大問題不少,其重要性亦不比政改問題為低,亦與政改問題無必然聯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