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丰满一级一区特级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法治新聞

方舟子被打引關注 媒體:“扒糞者”需得法律力挺

2010年08月31日 13:18 來源:法制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8月29日,知名打假人士方是民(筆名方舟子)在其住所附近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的襲擊,這一消息最早出現(xiàn)于方舟子的新浪微博上。當日18時19分,方舟子的妻子代替他發(fā)布一條微博:“剛才在北京住所附近,方舟子遭到兩個埋伏歹徒的辣椒水和鐵錘襲擊,受輕傷”(8月30日《中國青年報》)。

  在我的眼里,方舟子其實是一個“扒糞者”,是包括我的大量媒體同行在內的“扒糞者”之一,他們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揭丑”、“曝光”,只不過,方舟子更加專業(yè),他自1999年以來,就不斷地揭發(fā)中國學術界的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行為,涉及各種名人、名企。不過,在無數(shù)打假者倒下之后,方舟子仍然挺立著,而且越扒越勇。

  這些“扒糞”行為,本質上是斷了被揭丑者、被曝光者的財路,后者咬牙切齒之心應該可以想見。用句通俗點的話說,在一系列的“扒糞”過程中,方舟子與太多的人和單位結下了“梁子”,被報復實在情理之中,這是一個“扒糞者”付出的代價。因此,盡管方舟子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的襲擊尚無調查結果,但把報復的因素考慮進去,絕非毫無理由。

  然而,并非“扒糞者”都要付出人身傷害的代價,當我們追索“扒糞者”這一個名詞的起源時發(fā)現(xiàn),這個詞出自美國20世紀頭20年美國歷史上杰出的總統(tǒng)羅斯福。當美國公民斯蒂芬斯公開批評羅斯福腐敗時,作為國家元首的羅斯福拿斯蒂芬斯毫無辦法,只能反唇相譏其為“扒糞者”!鞍羌S者”就成了像斯蒂芬斯這樣的揭露社會丑陋現(xiàn)象的記者的稱呼,之后“扒糞者”不光指新聞記者,還包括所有揭露丑惡,曝光黑暗的人。

  像斯蒂芬斯這樣的“扒糞者”,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奈何不了他,但是在時下的中國,“扒糞者”的運氣沒有這么好,一個“扒糞者”編寫一條短信揭露官員的丑行,會被刑拘;一個記者揭示官場黑幕,會被跨省抓捕;一個記者揭示企業(yè)的問題產品,會被打擊報復;一個藥廠的小職員因轉發(fā)了一個抨擊國家藥品批文可以肆意倒賣的帖子,會被關押了半年之久……“扒糞者”處在如此高風險之中,方舟子這樣的專業(yè)人士,可能會被打擊報復,應該不必大驚小奇。

  當美國“扒糞者”大行其道之時,正是20世紀初,美國經歷高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經濟迅速發(fā)展、社會空前富裕的所謂“鍍金時代”,但也是政府腐敗、貧富差距過大、托拉斯利益集團壟斷……等等諸多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時代。

  應該說,時下的中國正逢盛世。不過,社會同時存在腐敗、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時時敲響的警鐘,威脅著社會和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很高興地看到,包括新聞記者、學者、民間人士等等在內的各種“扒糞者”崛起,他們崛起的重要性不亞于國家的經濟崛起,他們“揭丑”、“曝光”是要恢復或重建健康社會所必須的基本的公平、正義、道德、法律、常識以及世道人心。他們對這些東西的堅守,正說明這些東西在某些人、某些機構那里已經蕩然無存;他們被打擊報復,正說明不公平的、非正義的、不道德的、違法的、偏離常識的、踐踏世道人心的東西在瘋狂滋生,并形成了巨大的力量,甚或形成了以此為依賴的利益集團,不惜使用不可告人的手段來打擊“扒糞者”,以便繼續(xù)他們的利益。

  一個崇向公平、正義、道德、法律、常識以及端正世道人心的國家,理所當然地不能容忍一切丑陋違法的存在,也理所當然地要維護“扒糞者”的正當行為,因為縱容邪惡只能讓社會越走越黑暗。因此,現(xiàn)在不光要鼓勵涌現(xiàn)出大量的“扒糞者”,更要從道義和法律上力挺“扒糞者”,強化而非弱化新聞監(jiān)督,保護而不是打擊“扒糞者”的正當權利,社會應該向“扒糞者”伸出幫助之手,因為,“扒糞者”不光是為著自己的名利,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類似行為的受益者。

  □法治觀察 廖保平

參與互動(0)
【編輯:鄧永勝】
    ----- 法治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