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6日電 美國股神巴菲特自2000年開始就以競標午餐的方式,幫助舊金山的非營利組織格萊德基金會募款,用以資助窮困和無家可歸者。今年中標的中國富豪段永平,以620100美元的天價中標,打破了去年的351100美元的最高紀錄。短短幾天之后,段永平的620100美元通過慈善組織回歸了社會,不過并不是他賴以獲取財富的國內(nèi)社會,而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社會。
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表示,段永平雖然付出了一筆巨款,但是這樣的舉動很難讓人理解為慈善捐款:如果是為了慈善事業(yè),完全可以選擇與自己生活聯(lián)系更加密切也更需要援助的國內(nèi)社;對于美國慈善組織來說,因為款項來源于競標午餐,正是巴菲特獨特的個人魅力才吸引來了這筆巨款,無論是誰付出了這筆巨款,慈善的義舉都將劃在巴菲特一個人的名下。
那么,段永平一擲千金究竟為了什么?段永平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因此希望有一個向他道謝的機會。"
文章表示,巴菲特確實曾經(jīng)影響過很多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爭取一個當面向他道謝的機會。其實,美國富豪競標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無論出價多少實際上都是其個人財富重新回歸社會的一個過程,巴菲特不過是促進加速的一種媒介。而中國富豪的加入則使競標午餐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由于慈善意義大打折扣,使得競標午餐所追求的更像是一次千里迢迢的"追星",抑或是一場頂禮膜拜的"朝圣"。
文章指出,與國內(nèi)富豪在境外的一擲千金相對應的是,多數(shù)人面對國內(nèi)慈善事業(yè)總是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慳吝,很多人將此歸咎于慈善機構(gòu)的不健全。不過,即使是在各類慈善基金會多如牛毛的美國,人們看到最多的也不是官方機構(gòu),而是富豪及其家人自發(fā)創(chuàng)辦的慈善基金會。如果要全面學習巴菲特,那就不僅要學其“聚財”,更要學其“疏財”;不僅要學其投資策略,亦不妨學其如何經(jīng)營慈善事業(yè)。
文章表示,如果有一天國內(nèi)的富豪能夠像巴菲特一樣為了慈善事業(yè)公開競標午餐,并且能吸引到國外富豪慷慨解囊,那么,這些富豪也許將會更加自信而有尊嚴地屹立于國人與世界的面前。(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