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4年前以22.5萬余元的價格購買的一套二手房,因房主反悔,遲遲沒有辦下房產證。在將房主崔先生告上法院后,今天上午,陳女士一審獲得朝陽法院判決支持。法院以崔先生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嚴重違反合同約定為由,判決其支付陳女士因房價上漲而引起的房屋差價款,高達47.6萬余元作為違約賠償。
案中有案 買下的房子變了產權人
2003年8月6日,陳女士經人介紹從崔先生手中以22.5萬元的價格購買了望京的一處房產。2004年6月,崔先生取得了房產證,卻一直拖著沒有為陳女士辦理產權過戶。為了拿到房產證,陳女士情急之下將崔先生告上法院。她認為,崔先生之所以這么做和房價上漲有直接的關系。
開庭時,崔先生拿出一份2005年的判決書讓陳女士非常意外。原來這套房子是崔先生從原單位中華通信系統(tǒng)有限責任公司購買的。2005年10月,中華通信公司以崔先生未按約定在公司工作滿七年為由,要求收回房產。同年11月,朝陽法院作出判決,將該房產判給了中華通信公司。
無法過戶 買主索要差價損失
但經過法院調查,在該起訴訟之后,中華通信公司卻未向崔先生要求履行判決收回房產,也未要求進行產權變更登記。而中華通信公司聲稱的由該公司保管待職工服務滿七年后方能給付的房屋產權證原件,卻一直由崔先生持有。
直至今年7月30日,該房屋產權被重新登記在了中華通信公司名下。因合同已無法履行,陳女士無奈變更了訴訟請求,除了要求解除合同、返還2萬元訂金外,她還要求崔先生賠償房屋市場價與合同交易價的差價損失。然而崔先生卻表示,根據(jù)購房協(xié)議的約定,賣方如不能辦理轉讓手續(xù),可以解除協(xié)議。據(jù)此,崔先生憑著2005年的判決,以不能為陳女士辦理轉讓手續(xù)為由,也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陳女士騰房,同時要求其支付近兩年的房屋租金。
法院認為房主制造買賣障礙
上午,朝陽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在中華通信公司訴崔先生收回房產一案中,崔先生向法庭隱瞞了已將房產賣給陳女士的事實。而在法院將房產判給中華通信公司后,雙方對判決都表示認可的情況下,卻無一方要求履行判決內容。直至陳女士對該起訴訟的目的提出質疑后,中華通信公司和崔先生才突然辦理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xù)。法院認為,上述事實足以說明,中華通信公司和崔先生是想通過法院判決為崔先生和陳女士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制造障礙。因崔先生的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嚴重違反合同約定,因此應承擔違約責任。
在向價格部門咨詢今年8月至11月間該房產的市場價格水平后,法院確定該房屋的單價以每平方米9500元計算,以此計算出的房屋差價為47.6萬余元。而崔先生提出的要陳女士給付房租的要求,因房屋產權已經變更至中華通訊公司名下,所以崔先生已無權主張。
據(jù)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陳女士與崔先生的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崔先生退還陳女士扣除供暖費后的訂金1.4萬余元,并支付陳女士高達47.6萬余元的違約賠償。
記者手記
別總想著占便宜
近幾年隨著房價的飛速上揚,給二手房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波動。隨之帶來的是二手房交易的不斷流產。房主在交易之后因反悔而撕毀合同的案例越來越多。
對此法官表示,房屋價格的變化是二手房買賣中必然會產生的交易風險。對此無論是賣房人還是買房人,都應在交易前作出合理的預期。在房屋交易之后,無論是房價上漲還是下跌,買賣交易雙方都應該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嚴格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而不應以簡單反悔的方式解決問題。
從今天的判決結果來看,崔先生恐怕有點得不償失。對于一個合同價格只有22萬元的房子來說,47萬元的賠償數(shù)字,相信對所有賣房人都是一個警醒:簡單的反悔并不能挽回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希望這個判決的警示作用能約束買賣雙方的誠信行為,給二手房交易市場帶來一定的穩(wěn)定和平衡。(記者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