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PK華科
彭雪娜
又是荊楚大地,又是九省通衢;既有大江滔滔而東,卷起了千堆雪,又有東湖寂靜如鏡,不起一絲漣漪,兼有南北之長,磅礴與溫婉共存。這城市里的武大和華科恰似沿襲了這個城市不同的兩種性格,一個古典,一個現(xiàn)代;一個自由浪漫,一個理性嚴謹;一個張揚,一個低調(diào)。
單單是踏進兩所高校的校門,就能感到截然不同的兩種氣息。武大正門的牌坊在鬧市中靜靜地佇立著,看似溫婉實則透著一席不與世爭的傲氣——四根八楞立柱,柱頭上是云紋雕飾,寓意是高等學府的深邃與高尚。華科的校門相比之下就要樸實多了,一片草地上一個四四方方的招牌,一點不玩虛的。
從地圖上看,武大是一個偌大的橢圓,校園中的大路小路全都依著校內(nèi)的珞珈山、獅子山呈圈狀擴散,自由地延伸著,織成了一張大網(wǎng)。大路小路勾結(jié)交叉在一起,行走其間,移步異景,有曲徑通幽的閑適。若是偶遇游客問路,指路倒成了一件費心事。常常見著的就是武大學子比劃半晌,最終落得一句“哎,我看您還是走到前邊那個路口再問問別人吧……”反觀華科,整個園區(qū)大體是個四方形,建筑的規(guī)劃亦是中規(guī)中矩,道路大多是正南北正東西。俯瞰整個校園,像是一個大盒子被無限等分為若干個小盒子。在交叉路口,往往有一眼望到底的痛快。但盡管如此,初來乍到仍然容易犯迷糊。有人說,這里的路長得都是一個樣,長短、角度、寬度、模樣,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在武大,巴掌大的地兒都非要取上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不可!氨变樯顝V,鯤翼垂天,云搏九萬,水擊三千”——鯤鵬廣場雖說有個恢弘的名號,可是走近一瞧,不過是個巴掌大的小廣場,因鯤鵬展翅的雕塑而得名。最被人熟識的名稱“珞珈山”也是拜聞一多先生所賜。珞,石頭堅硬之意,《老子》一書中有“不欲錄錄如玉,珞珞如石”;珈,古代楚國貴族婦女的美麗首飾。珞珈山一名,劍膽琴心,剛?cè)嵯酀槁?lián)璧合。
櫻園是武大的一個標志,人稱“老齋舍”或是“櫻花城堡”。老齋舍的每個入口上都有雅號,取自千字文的前16個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珞珈山遍地都是典故與匠心,卻透著小眾,比如很多人就不認識門牌上的“昃”怎么念。而華科的地名來得直截了當?shù)枚啵瑬|二樓東三樓西三樓西四樓,每一個都來得響當當,言簡意賅,不多表露一絲表情。不論是建筑還是布局都像極了蘇聯(lián)的那套,邏輯嚴謹,表述簡略,干凈得不留破綻。晴天午后,若是像在武大里那樣就著草地一躺,翻起隨身帶的書,絕對是要引得華科學子側(cè)目的。
學在華科,玩在武大。說爛了的兩句話,也是兩校的真實寫照。華科人說,“我不是在自習室,就是在去自習室的路上”,隨便走到哪座教學樓,男生女生自然地分成兩股,埋頭按順序走進自習室,頗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態(tài)勢。扎實的學風,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可不是吹的。學子們往圖書館、自習室里一坐就是大半天。也難怪低調(diào)華科不動聲色就成了全國進步最快的學校。而在武大,樹林里、小湖邊、球場邊,哪里都是看書的地兒?蠢哿司脱鲱^看看藍天,聽聽鳥鳴,四下張望一番,倒也別有一番樂趣。學就跟玩兒一樣,自由就像空氣一樣被視作理所當然。
在華科,游人是容易區(qū)分出來的,因為華科人從來都是腳步匆匆,不然就是騎上自行車,風一般地穿行過去,管他帥哥美女還是良辰美景,咱可沒工夫停下來賞析。到了教學樓,車放下就匆匆踏進教室,溫它幾頁書,做它幾道題,心里才踏實了點兒。而武大人不一樣。上上下下的地勢也沒法兒叫人安穩(wěn)地踏幾步路的車,不時看到新葉冒了芽兒,看到湖里游來了一只綠頭鴨,不禁駐足細品,恍惚一下就忘記了時間。
同樣是坐落江城,然而華科,如同華科的建筑和布局,干凈利落,直截了當;武大,亦如同武大的小徑,神秘莫測,浪漫幽靜。多年來,很多華科人最后都去了武大當老師,而以一曲《櫻花樹下的家》成名的武大校園歌手彭挺最后去了風格迥異的華科。
兩所學校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吸引著彼此。也許,就在許多華科人和武大人的心中,都埋藏著對對方學校的憧憬和向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