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se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評論:語文不好并非文理分科惹的禍
2009年03月30日 15:44 來源:光明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最近聽到幾位教授反映:現(xiàn)在的研究生、博士生,論文寫得條理不清,詞不達意,語文基礎太差,并抱怨說,“就這樣還有人堅持文理分科!” 筆者對這種看法不能茍同。且不說即使文理分科,語文也在必考之列;而就是文理不分科,但若語文教學觀念或教法不當,也會使學生難以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甚至影響到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不少大學生語文基礎差的原因,恐怕還要到基礎教育領域的語文教學改革中去找。

  說到語文學科的改革,社會的關注度與參與度,是其他任何學科不能望其項背的。多少年來,語文界在工具性與人文性問題上的左右搖擺,在相當程度上就與社會輿論的壓力有關。強調工具性的人,著重于字、詞、句、篇的知識和規(guī)律的掌握,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這本無可厚非,因為工具性本來就是語文學科性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應式教育影響下,這種訓練被發(fā)展到極端:大量死記硬背的內容,支離破碎的分析,做不完的練習題,把本來內容最生動、情感最豐富的語文學科,變成了蒼白、乏味、單純的知識傳授,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當然更談不到情感、道德方面的熏陶。

  這樣的語文教學當然會受到輿論的強烈批評。上世紀90年代后期全社會對語文教學片面追求知識性、工具性、應試性弊端口誅筆伐,其威懾力一直延續(xù)至今。但是,這場批判在提升對語文人文性重視的同時,又出現(xiàn)了一連多年的對人文內涵的過渡挖掘,以及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忽略。筆者在相關的學術活動或學校日常聽課中就發(fā)現(xiàn):對掌握字、詞、句、篇的知識和規(guī)律的研究很少有人去碰了,大量語文研討課、示范課中也極少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似乎只要一談“工具性”或“訓練”,就有單純傳授知識之嫌。而實際上,語文基礎知識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傳承和傳播民族精神的工具,語文知識學不好,其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無疑會受到很大制約。

  難道語文知識的學習,就必然會與語文的情感熏陶、文化濡染相對立嗎?難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教學中就只能涇渭分明嗎?筆者聽過一位小學特級教師的識字教學課,她把每一個生字都編成小“故事”、小歌謠,還叫學生自己給生字編“故事”、編歌謠,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不僅高效地傳授了生字,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事實說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教育教學中,完全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滲透,為學生打好語文基礎。這一點,不管文理分不分科都能如此。如果做得不夠好,學生培養(yǎng)得不理想,應該深入實際,實事求是找原因。簡單化的結論,往往導致瞎折騰。宋曉夢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