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18年前拍攝的希望工程的宣傳畫還掛在城市街頭,畫上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仍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但畫上的小女孩已經(jīng)沐著希望工程的春風長大成人。和蘇明娟一樣,一代年輕人開始接過愛心接力棒,將希望源源不斷送給那些仍在渴望的孩子們。
如今,在中國,希望工程是民眾參與最廣泛,同時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yè)。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在1989年10月30日發(fā)起并實施的,而公眾知道希望工程則是從一張照片開始,那是一張長著一雙大眼睛、眼睛里充滿求知渴望的農(nóng)村女娃的頭像。那張照片讓人看一眼就忘不掉,老百姓管那張照片叫“大眼睛”。自打那張照片在公眾中露面,人們只要一說“大眼睛”,就是在說希望工程。所以,雖然“大眼睛”的出現(xiàn)比希望工程的出現(xiàn)稍晚一些,但“大眼睛”與希望工程相伴而生,而“大眼睛”本人蘇明娟不經(jīng)意間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的成長也映射著中國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一段歷程。
一張照片改變了她的人生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guī)X鄉(xiāng)張灣村一個普通農(nóng)家。金寨縣山多地少,歷來非常貧困。蘇明娟家每年的收成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很多時候,家里的口糧是靠父親蘇良友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來的錢去買,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成為這個家最大的負擔。
盡管家里窮,書包是媽媽縫的,鉛筆要用到手里拿不住;盡管學校離家遠,要走一小時山路,學校冬天沒有火,要自帶一個小炭爐捂手,但是,上學對于蘇明娟仍是件快樂的事。
1991年5月,7歲的蘇明娟像往常一樣去上學,幾個干部模樣的人走進教室,其中一人拿著一個她從沒見過的黑色的、前邊帶個圓桶樣的東西,那人一會將它對準黑板,一會對準老師,一會對準其他同學,蘇明娟感到很好奇,終于,那個人用那個奇怪的東西對準了自己,她當時有一點驚恐……在那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里,她不知道當時發(fā)生了什么。當然,她更無從知道以后會發(fā)生什么。
很多年以后,蘇明娟才知道那個對準她的黑色家伙是照相機,而拿相機的人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
解海龍為蘇明娟照相后三年,蘇明娟才知道“照片”這件事,那天,校長將四年級所有的女孩叫到辦公室,指著那張大眼睛的照片問大家:“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認一下!”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那張照片,她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是自己的,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由此確認。
校長所以要確認照片上女孩的身份是因為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在《解放軍日報》看到這張照片后,愿意資助這個小女孩到小學畢業(yè),他請校長幫忙找到這個小女孩。后來,李萬每個學期都會寄一筆錢給蘇明娟,直到她小學畢業(yè)。
這張眼神中充滿了“我要上學”渴望的照片成為希望工程家喻戶曉的宣傳畫,也讓蘇明娟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1996年她在家鄉(xiāng)上了初中,之后又在縣城上了高中,2002年在順利考上安徽大學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金融專業(yè)后,繼續(xù)得到希望工程的資助。
無數(shù)人關(guān)注著她,追尋著她
蘇明娟進入公共領(lǐng)域后,得到很多公眾的關(guān)注,那些年,一到蘇明娟上學的關(guān)口,全國各報記者就對蘇明娟圍追堵截,想打探到獨家新聞來宣傳希望工程,但找到蘇明娟談何容易?7年前,蘇明娟上大學那年,本報記者曾在電話里試圖找到蘇明娟進行采訪,但最終沒有找到,不過尋找蘇明娟的過程讓記者很感動,因為有無數(shù)的人在關(guān)心著她。
當時,記者先給安徽大學打電話,114給的5個電話,輪番打,沒人接。確定下蘇明娟的家鄉(xiāng)地址后,記者從金寨縣打到桃?guī)X鄉(xiāng),才知道大眼睛居住的小山村至今還沒有通上電話呢。但114小姐聽說要找“大眼睛”便很熱情地說:“我告訴你她上的那個小學的電話吧!彪娫挻蜻^去,一位姓曹的老師接的電話,聽說是北京的報社要找“大眼睛”,特別興奮,他告訴記者一個離“大眼睛”家一里路遠的電話。
這個電話仍然沒有找到“大眼睛”,繞了一圈,電話打到了團省委,團委的人說,是省醫(yī)學?茖W校舉辦的一個青年志愿者之歌活動把“大眼睛”請去了。記者又把電話打到省醫(yī)學?茖W校,黨委辦公室的朱老師熱情地幫我找到“大眼睛”住宿的賓館電話。電話打到賓館,賓館說,“大眼睛”剛走。
這一天尋找“大眼睛”的過程,所有接電話的人都那么熱情地在幫我想辦法,原本對這事兒沒抱什么希望的記者,開始被熱情鼓舞并推動著。又通過幾個電話的輾轉(zhuǎn),記者終于和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行管部長曹老師通上了電話。曹老師說,“大眼睛”是個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這些天,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面對幾十名記者的“圍追堵截”,確實思想壓力很大。而且新學年剛剛開始,如果今后她還是經(jīng)常被記者圍著,既影響她的學習,也影響她與周圍同學的關(guān)系。不過,你找大眼睛的過程也感動了我,我一定想辦法,讓“大眼睛”和你通上電話。
但記者決定,不再打擾“大眼睛”了。不找她,不是失望,也不是不關(guān)心她,而是知道了還有許多許多失學的孩子在等待關(guān)心,我們該把目光投向他們。
幫助和她同樣遭遇的孩子
現(xiàn)在,記者再次遇到尋找蘇明娟的問題,不過,這次記者靠手機很快找到了蘇明娟,并在網(wǎng)上對她進行了采訪。記者把7年前找她的事講給她聽,她聽后很感動,說:“我很理解社會上許多好心人想通過媒體知道我現(xiàn)在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的心情,他們都是出于對我和對希望工程的關(guān)心、關(guān)愛和支持。”
蘇明娟告訴記者:“上大學后,我寫信給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希望能停止每年對我的資助,把這筆錢用到比我更需要的學生身上!彼洗髮W的生活費是通過自己勤工儉學掙的。那期間,她當過售樓員,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
有一次暑假,她組織幾個同學去金寨縣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在支教中,她知道班里有一個小女孩,和母親一起被父親拋棄了,沒錢沒戶口,在別人的屋檐下搭草棚過日子。那天,她和學生們掏錢為這個小女孩家買鍋,買菜,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臨走,還給她們湊了1000多塊錢。
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特別感慨,她覺得自己那么幸運,因為一張照片,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人為了生存而掙扎,自己當初只是千千萬萬需要資助的貧困家庭中想上學的孩子中的一個,F(xiàn)在,自己能上大學了,但還有許多孩子目前還上不起學,他們多么需要人們的幫助……
奉獻愛心,讓社會更美好和諧
大學畢業(yè)后,蘇明娟通過招聘進入到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工作地點在合肥,單位給員工的工資待遇都不錯,食堂的飯菜很豐富,還提供一人一間的集體宿舍。每天,蘇明娟和這個城市里的其他人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很開心,同事之間相處得也非常融洽。合肥離家400公里,要爬山涉水走上整整一天,蘇明娟放長假時會回家一次,每個月她會寄錢給家里,F(xiàn)在,她年近半百的父母,因為女兒的接濟,日子有了一定的改善。
蘇明娟說,希望工程不僅幫助了許多像我這樣的貧困孩子,圓了我們的讀書夢,讓我們通過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改變,同時也對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的義務教育事業(y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特別感謝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的人們和社會團體,不管做學生還是走向工作崗位,我們都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要對別人伸出援助的雙手,奉獻自己的愛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蘇明娟在采訪的最后,再次對7年前人們幫記者尋找她這件事表示感慨:“社會上有這么多人在關(guān)注著希望工程,希望工程這個事業(yè)一定會給這些孩子們帶來希望。”
據(jù)了解,希望工程經(jīng)過20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碩果累累:它目前累計募集捐款53億多元人民幣,資助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生)逾338萬名,建設(shè)希望小學15444所,建設(shè)希望工程圖書室約14000個,配備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2500套,配備希望工程快樂電影放映設(shè)備200套,培訓農(nóng)村小學教師52000余名。
如今,18年前拍攝的希望工程的宣傳畫還掛在城市街頭,畫上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仍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但畫上的小女孩已經(jīng)沐著希望工程的春風長大成人。和蘇明娟一樣,一代年輕人開始接過愛心接力棒,將希望源源不斷送給那些仍在渴望的孩子們。(邱海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