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與孫家棟:科學巨星情深誼長
2009年10月31日,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錢學森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離開了他摯愛的航天事業(yè)。大地嗚咽,天地同悲。11月1日北京的第一場大雪突如其來,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思。寒冷的空氣彌漫著凝重與傷感。人們踏雪來到錢學森的家,悼念這位享譽世界的航空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應用力學和系統(tǒng)工程學家、“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
錢學森從1960年起就居住在阜成路的航天部大院,低調簡樸地生活,度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春夏秋冬,直到走完人生的旅程。錢學森搬進這棟小樓時帶來的一棵小樹苗,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被鵝毛大雪壓彎了的樹枝低垂著,似乎也在向這位科學老人默默致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錢學森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眼光高遠、誨人不倦的導師。在航天科技事業(yè)崗位上,當年在錢學森辛勤培養(yǎng)和真誠關懷下的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早已成為航天科技事業(yè)的棟梁之才!皟蓮椧恍恰惫卓茖W家、中國探月衛(wèi)星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跟著錢老從新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第一顆衛(wèi)星干起,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云歲月,他飽含深情地說:“錢學森是我尊敬的領導和良師益友!
1.最后的生日賀信
——98歲的錢學森寫給80歲的孫家棟
11月1日上午8時多,孫家棟手持一束潔白的菊花走進錢老家中。他面色悲慟,在錢老遺像前深深鞠躬,表達對錢老的無限哀思。作為錢老的學生和同事,他一直把繼承錢老的科學精神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
孫家棟是在頭天下午1時多的電視新聞中獲悉錢老去世的?吹竭@條消息,孫家棟震驚不已,拿筷子的手僵持了好久才放下。因為幾天前他還問過錢老身體怎么樣,當時秘書說錢老身體很好,精神也非常好。再過一個多月,12月11日,就是錢老99歲壽辰,孫家棟還尋思著怎么向錢老表示祝賀。每年錢老過生日,他都會給送上一張賀卡。此時看到這條消息,他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甚至懷疑中央電視臺是不是報錯了。他馬上打電話給錢老的兒子錢永剛,不通,打錢老家里電話,也不通,他又給錢老的秘書打電話,總算打通了,才證實電視上沒有播錯。
孫家棟站在錢老的靈堂里,看著錢老的照片,思緒萬千。
孫家棟想起半年前,錢學森寫給他的80歲生日賀信。
孫家棟院士: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聽說您今年都80大壽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賀!
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見證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首戰(zhàn)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體,健康生活,做一名百歲航天老人。
謹祝生日快樂!夫人面前代致問候!
錢學森
二○○九年三月三日
孫家棟一字一句地看著信,心里涌動著陣陣激動。他給錢學森家里去電話,對98歲的航天老人表示誠摯的感謝。錢老是他的領導和恩師,比他年長18歲,在信中錢老竟7次用“您”這個稱呼,還稱他80歲為大壽,這些,他都“不敢當”。孫家棟回想一生走過的道路,覺得自己能在錢學森的直接領導下工作是十分幸運的。他深感錢老的謙虛、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值得他一生受用。
錢老的兒子錢永剛告訴孫家棟:“信寫好后,我們又給錢老讀了一遍,錢老一字一句認真聽完后,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頗有感觸地說,家棟都要到80歲了,在我的眼里他好像還是一位28歲的小伙子!
半個世紀過去了,往事如煙。年近百歲的錢老仍然記憶猶新,孫家棟就是28歲時跟著他搞航天的。
2.研制導彈
錢學森言傳身教 孫家棟初露頭角
孫家棟永遠難忘錢學森帶領他搞航天的那個年代,那時中國航天剛剛艱難起步。
當時,孫家棟正在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錢學森在國際上已經是知名的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一位將領稱為:“無論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個師!卞X學森回到祖國,陳賡大將問他:“中國能不能搞導彈?”他答道:“為什么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孫家棟也具有這種不服輸的性格。他在蘇聯留學期間,每年年終考試都能獲得全優(yōu)5分。他還獲得了斯大林金質獎章。他下定決心畢業(yè)回國后為祖國建設大干一番。命運給孫家棟造就了機遇,從此跟著錢學森干起了航天。
1958年4月,孫家棟從蘇聯歸國后,組織上分配他到當時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前身)總體部報到。讓他去搞導彈總體,他真是又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他能在國防尖端科技部門工作,可以為國家干一番事業(yè);擔心的是,他自己學的是航空專業(yè),導彈是什么樣子?怎么設計?怎么制造?心里一點底也沒有。那年“五一”節(jié)前的一天,孫家棟參加了錢學森主持的一個會議,孫家棟在會上第一次見到了院長錢學森。
此時,蘇聯提供的第一批導彈的圖紙資料到達,相繼交付到孫家棟他們手中,仿制導彈的工作隨之展開?赡菚r,面對一堆圖紙,除了錢學森以外,孫家棟他們誰也沒見過真導彈。再一看周圍的同志,有學力學的、數學的、化學的、紡織的、文史的,五花八門,就是沒有一個學導彈理論的。孫家棟所學的航空理論還算與導彈專業(yè)離得最近。由于孫家棟從事導彈總體設計工作,精通俄語又懂技術,很快他翻譯掌握的東西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當時,錢學森親自編制課程大綱給大家講授導彈概論。他講的課深入淺出,大家都愛聽。錢學森還請莊逢甘教授講空氣動力學,請梁守槃教授講火箭發(fā)動機,請朱正教授講制導,引導孫家棟這些年輕的留學生在學中干,在干中學。
那時,錢學森非常重視總體部的工作,經常來檢查工作。他只要有時間就會來到孫家棟他們工作的設計現場和大家討論問題。開始孫家棟面對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有點緊張,他總是暗地里悄悄觀察錢學森,發(fā)現錢學森長得慈眉善目,寬寬的前額,眼睛里總是滿含笑意,他的神態(tài)和藹使人感到平易近人,尤其對青年人特別關懷、愛護。孫家棟在錢學森面前的拘束感逐步消除。他常常帶著圖紙上琢磨不透的問題請教錢學森,而錢學森在解答問題時總是有問必答,有板有眼,令孫家棟非常敬佩。錢學森對孫家棟開始直呼其名,后來有時叫小孫,有時叫家棟。這時錢學森已經發(fā)現這個年輕的小伙子所提的專業(yè)性問題越來越有深度。特別是孫家棟對建立導彈總體思路、制定總體方案,使得錢學森對他刮目相看。于是,院長錢學森與孫家棟接觸的次數便多了起來。7月的北京,盛夏酷熱的一天晚上,孫家棟他們正在通宵達旦地翻譯資料研究導彈,這時錢學森率機關工作人員帶著西瓜前來慰問大家,使所有導彈總體部門在場加班的人非常感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更加高昂。
正當中國導彈事業(yè)從仿制開始剛剛起步,1960年8月13日,在國防部五院工作的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帶走了全部圖紙、資料。就在三個月前,蘇聯專家說中國的火箭特種燃料不合格,讓我國購買蘇聯燃料。結果是燃料沒運來,援華專家卻走了。面對困境,中國的科技人員跟著錢學森,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發(fā)展中國航天的道路。就在蘇聯撤走專家17天后,1960年9月10日,中國用國產燃料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枚近程彈道導彈。那時,孫家棟已經擔任了導彈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
時隔不到兩個月,1960年11月5日,中國又成功發(fā)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準確擊中目標。在現場的聶榮臻元帥高興地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孫家棟在設計、研制、試驗中,與錢老接觸越來越多。孫家棟向他匯報工作時,錢老很和藹,總是笑呵呵地讓他慢慢講,若有什么不妥,便耐心引導,或解釋清楚,或讓孫家棟回去好好想一想。但成功往往與失敗相伴。1962年,中國新研制的一種導彈在發(fā)射試驗時失敗了。經分析,主要是發(fā)動機和控制系統(tǒng)出的問題。當時孫家棟所在的總體部壓力很大。在分析故障原因、總結教訓時,錢老看到年輕人都灰溜溜的,就主動給他們減壓。錢學森說:“如果說考慮不周的話,首先是我考慮不周,責任在我,不在你們。你們只管研究怎樣改進結構和試驗方法,大膽工作。你們所提的建議如果成功了,功勞是大家的;如果失敗了,大家一起來總結教訓,責任由我來承擔!卞X老一席話一下子把孫家棟他們的顧慮打消了。大家說,這么大的領導,這么大的科學家,試驗中出了問題自己把責任全包下來,我們年輕人跟著他干還有什么顧慮呀!
錢老言傳身教,勇于負責,深深感動和教育了孫家棟這些年輕的科技專家。孫家棟自己當了領導后,看到年輕人工作上有什么差錯,也常常像錢學森那樣,替他們擔責任,鼓勵他們放下包袱,把事情辦好。
至今,孫家棟對錢學森嚴謹的工作作風還記憶猶新。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中國自行研制的一種新型火箭即將運往發(fā)射基地,按慣例產品出廠前要完成裝配、測試工作。其中慣性制導系統(tǒng)平臺上的四個陀螺要完成精確的裝配后,再拆開重新包裝好運往發(fā)射基地。當時由于時間緊,車間師傅跟孫家棟說,四個陀螺是同一批次生產的,第一個能裝上,其它三個應該沒問題,時間緊,是不是可以不再裝了?孫家棟覺得安裝師傅說的有一定道理,便同意了。萬萬沒想到在發(fā)射場裝配時,卻出現了問題,怎么也裝不上,只好立即向錢學森院長報告。錢學森聽了匯報后并沒有批評孫家棟,而是出主意讓仔細加工研磨后再試裝。加工研磨時,錢學森來到現場仔細察看。那種精密部件研磨是很費時間的,慈眉善目的錢學森也不說話,開始背著手走來走去,后來干脆坐在了一把椅子上。夜深人靜了,他還是穩(wěn)如泰山。孫家棟幾次勸他回去休息,但他就是不走。孫家棟和工人師傅從下午1時開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時才裝好,錢學森在現場就一直陪到凌晨4時。這件事給孫家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說,雖然錢老對他沒有直接提出批評,但那種無聲的力量讓人感到比批評更嚴厲。
從此,孫家棟干航天抓質量,不敢有絲毫的馬虎。還把這種嚴格要求的作風帶到了空間技術研究院。有人說孫家棟太嚴厲了,孫家棟便說,這是錢學森為我們樹立的嚴謹的好作風,我們必須認真辦好每件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