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京城迎來了近十年來最早的一場雪。這場雪來得奇特,起初是雨中夾著細細的雪絲,不久竟飄起鵝毛大雪。我因為有事,在這樣的天氣里還要外出,當我舉著傘,頂著凜冽的寒風,在雪中艱難地行走時,我的手機響了。我像往常一樣漫不經心地接聽電話,電話另一端是友人急促的聲音:“錢學森昨天去世了!薄鞍?”我驚訝地叫出聲來,這消息就如今天的飄雪一樣令人意外。“錢學森?”我迅速地在記憶中搜索著有關他的信息,他是我國的導彈之父、航天之父、一個愛國的科學家,其他的信息就搜索不到了,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他的了解竟然如此之少。
雪依舊在下,我顧不得許多,臨時改變了行程,折向了圖書館,我要到那里去尋找更多的有關錢學森的信息。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有關錢學森的書籍只有那么寥寥數(shù)本,我匆匆地將其攬入懷中辦好借書手續(xù)。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借著車廂的燈光,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翻動的書頁中,錢學森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地展開,我深深地被他的愛國故事感動。公交車顛簸著行駛在飛雪中,此時我感覺自己仿佛是在穿越時空,目睹錢學森近一個世紀的精彩人生。
錢學森三歲隨父進京,開始他的京城生活
█錢學森隨父進京,住在宣武門外一帶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結束了清王朝,中國歷史開啟了新紀元。而錢學森正好生于這一年,我想這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安排,在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上,同時也誕生了即將開啟中國航天事業(yè)新時代的先驅者。
錢學森的家族是名門世家,歷史上群星輝耀。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曾經留學日本,后來投身于教育事業(yè),富于愛國之心。1914年,錢學森3歲的時候,父親錢均夫到北平民國政府教育部任職,于是錢學森的全家由上海遷到北京。
國民政府的教育部就設在清學部的舊址,即現(xiàn)在宣武門內大街西側的教育街里。而教育街也因為街里設有教育部而得名。然而時過境遷,原來氣勢軒昂的教育部,如今已是一家外事飯店。因為父親錢均夫在教育部供職,于是錢家就選擇了離教育部不遠的宣武門外一帶居住。
█留在錢學森記憶深處的北京的家
據(jù)錢學森回憶,“在北京,他家住在一條很深很深的胡同里。門洞兩側是青灰色的磚墻。兩扇漆黑的大門上釘著兩個很大的銅環(huán),然而大門里面是一座敞亮的四合院。在院子中央有一個大魚缸!睆腻X學森的回憶中,我們仿佛看到了這個他童年記憶中的小院。晚年的錢學森回憶,“我自3歲到北京,直到高中畢業(yè)離開,1914-1929年,在舊北京呆過15年。中山公園、頤和園、故宮,以致明陵都是舊游之地。日常也走進走出宣武門。北京的胡同更是家居之所,所以對北京的舊建筑很習慣,從而產生感情。”
█北京的家是錢學森學習生活的一方凈土
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袁世凱加緊復辟帝制活動,而日本人趁機提出了妄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整個社會極不安定。雖然外面的社會如此動蕩,但是錢學森家的小院卻如寧靜的港灣,給了錢學森一方凈土。在這個小院子里,錢學森在母親的教導下讀書、識字。每天清晨,不用母親督促,自己按時起床。早飯后,就開始跟母親背誦唐詩。累了,就讀一些兒童讀物。下午,或者畫畫,或者練習毛筆字,每天如此,從不間斷?吹竭@里,我不禁掩卷深思,從錢學森每天學習的時間表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沒有閑暇的時間去玩耍,而此時他只是一個4、5歲的孩子,竟能如此勤奮地學習。我記得有句名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蔽蚁嘈佩X學森日后的非凡成就,與他從小養(yǎng)成的勤奮習慣是分不開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