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嫡孫詹同濟
頗有“巴頓將軍”風采
詹天佑12歲到美國留學,20歲回國,畢業(yè)于耶魯大學。詹公是清政府授予的“工科進士第一名”,有“中國工程之父”的美譽。但是,關于詹公的史料不能算豐富。
我在寫作過程中,有兩個疑點:一是連接火車車廂的掛鉤是否為詹天佑發(fā)明?我幼年時聽說外國人把這種掛鉤叫“詹天佑”以紀念它的發(fā)明者。第二個問題是臺灣出版的一部《詹天佑年譜》中說,詹天佑參加了1884年發(fā)生的中法馬尾之戰(zhàn)(亦稱馬江之戰(zhàn)),并說他曾跳入海中救出了幾名戰(zhàn)友。
因無佐證,我不敢落筆。為弄清楚真相,我曾多處求教,最終得知詹天佑的嫡孫詹同濟是鐵道部的高級工程師,已退休。我斷定他必可給我以權威的解答。
一天,我拜訪了詹同濟先生。他的住房很簡陋,室內(nèi)沒有衛(wèi)生間。接待客人的小平房的墻壁上掛著詹天佑標準像,靠墻處有一架鋼琴,除此之外極簡樸。
同濟先生60多歲的樣子,個子較高,神態(tài)嚴肅,不茍言笑,有點令人生畏。他對我的請教,回答極迅速而又簡練,他那種風格和神態(tài)竟然使我聯(lián)想到美國的巴頓將軍。他告訴我,火車掛鉤的發(fā)明者是美國人詹內(nèi),詹天佑生前編寫鐵路專業(yè)辭典時,故意把“詹氏掛鉤”寫成“鄭氏掛鉤”,以避“詹”字產(chǎn)生的誤解。他還說:“馬尾之戰(zhàn)時,我祖父不在馬尾,而是在廣州任英文教習!
我的兩個疑問得到了明確的解答后,我說:“您可以為此傳記寫篇序言嗎?”他只說了兩個字:可以。我要求與他合影,他一言不發(fā),但立刻站立到詹天佑像的下面,并用目光示意我和他站在一起,由他夫人為我們拍了照片。
我回烏魯木齊后,很快就收到了同濟先生寫的序言。我通過書信向他請教一些鐵路工程的術語,他都詳細作答。書出版后我寄給了他兩冊,他在回信中夸了我?guī)拙,并說孫道臨先生正在主持拍攝電影《詹天佑》。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