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記者將中國作協(xié)的評獎公告拿到李星跟前時,他看后說:“看到這個名單我很激動,在這屆的獲獎名單中,我沒有看到任何照顧性的因素,把茅獎整個給了思想性、藝術(shù)性最好的作品,都給了老老實實埋頭創(chuàng)作的作家!
他介紹:“周大新寫了多少年,現(xiàn)在終于被茅獎認可,遲子建這位女作家,平時也很少跟文壇來往,只一心搞創(chuàng)作,她的《偽滿洲國》出來后影響就很大,這幾年,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麥家這位作家的《暗算》,絕對是智慧寫作,他將偵破小說與流行文學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寫得非常漂亮,麥家得獎是我們文壇開放的標志!
李星認為,鐵凝此次擔任評獎辦公室主任,犧牲了自己的作品《笨花》,沒有參與評獎,但是這位女作協(xié)主席讓人尊敬,讓人鼓舞,把茅獎給了埋頭寫作、不走關(guān)系、不拉扯的真正的作家,讓文學界看到了希望。
不要期望80后很快進入茅獎
第六屆茅獎后,茅獎的評獎規(guī)則有了很大的改革,李星介紹,就評委組成來說,明顯年輕化了,70歲以上不讓當評委!澳贻p評委多,利于發(fā)現(xiàn)新人,從第七屆的初評作品看,雖然沒有韓寒、郭敬明、張悅?cè)贿@些人,但是有楊志軍、紅柯、劉靜、楊黎光這些新作家。
據(jù)我了解,這些作家最年輕的也都到40多歲了。”李星說。雖然“年輕化”,但并沒有風頭正勁的80后作家上榜,這是為什么呢?
李星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寫出很有感覺的語言,可以寫得很好看,但文學終究是人生經(jīng)歷、文學歷練積淀的產(chǎn)物,年輕人很難達到這個標準,茅獎是中國主流文學獎,要為大家選出具有時代特點的厚重作品,不可能把年輕人寫的一些看似很好、但思想深度不夠,甚至是探索性的東西列入茅獎!薄安灰谕80后能很快進入茅獎,茅獎是有總原則的,要體現(xiàn)國家的文化語境,要求有文學性,文學界是逐新的,但是從國家要求看,一個時代提倡的作品,雖然要和國家路線、方針貼近,但首先是藝術(shù)性比較高的文學作品,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思想正確的文學作品。”他說。
積淀十年,第一屆“含金量”高
拿著26年來的30部茅獎作品獲獎名單,李星說,總體都是很好的,比方第一屆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李自成》、《芙蓉鎮(zhèn)》等,當然不是每部作品都很好,但整體來說,每屆評獎似乎都有倉促的、照顧性的作品入選。
“前面幾屆的評選中,題材劃分很明確,比如,每一屆中都有農(nóng)村改革題材、歷史小說,有過去的、當代的,明顯能看出來很照顧題材的全面。”他說。“第一屆評選出的作品質(zhì)量還是很高,其原因在于第一屆評選積淀時間長,是在1971年到1981年之間的作品,作品基本都是現(xiàn)實主義手法,《李自成》當然很有名了,《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這部作品我認為是當時寫農(nóng)村題材最深厚的,人物形象最鮮活的,《芙蓉鎮(zhèn)》后來拍成了電影,小說和電影的影響都很大,小說寫得很精粹。
第三屆最有實力的作品未入選
李星認為第二屆茅獎作品的整體實力較弱,原因是和評選時間段較短有關(guān)系,而這時也正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撥亂反正剛剛結(jié)束,好多活躍的作家,例如王蒙、張賢亮等都在進行中短篇創(chuàng)作,因為中短篇創(chuàng)作能最快速地反映時代,作家也有很多話要對現(xiàn)實訴說,中短篇最適合表達作家心聲,這和大時代有關(guān)系。
而第三屆茅獎的評出已經(jīng)到了1991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在評選中奪魁,但李星說,這并不是當年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有兩部思想深度和藝術(shù)性都達到一定高度的作品和茅獎擦肩而過——張煒的《古船》、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古船》至今看仍然是很了不起的作品,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穼懠易迳睿瑢懼袊魧W知識分子回國的狼狽,實際是寫他自己的,就是因為國家遇到一些政治風波,國內(nèi)文化界有一些否定改革的傾向,不但否定經(jīng)濟上的改革,也否定文化,一些人重拾階級斗爭,王蒙就成為一些評論家批判的對象。因此,堅持托爾斯泰式文學觀念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成了評獎第一名,這部作品以前文學界并不看好!崩钚墙榻B。
他認為第三屆茅獎的獲獎作品問題較多,清史專家凌力《少年天子》現(xiàn)在看有一定閱讀價值,但另一部獲獎作品《都市風流》,寫天津城市建設,小說寫的是當時被媒體廣泛報道的天津城市改革,但這部小說作者得獎后,一直在文學界沒人知道,也再無其他有影響的作品。
社會越進步 茅獎越公正
李星認為,第四屆茅獎評選是在鄧小平南巡以后,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大家不是在討論要不要走回頭路,而是膽子大一點,思想解放一點,對于“姓社姓資”不再爭論,所以,開放的政治氛圍明顯影響了茅獎的評委。
“文學已經(jīng)接受了茅獎作為中國主流文學獎,每年有一兩部我們文藝政策提倡的文藝作品,哪怕藝術(shù)性差一些,但是文學界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李星由衷地說。
這么多年以來,茅獎一直伴隨著批評,起初只是文人之間、私下的,后來在網(wǎng)絡媒體、平面媒體上,每屆評選結(jié)果都有批評的聲音,對有些作品的批評,李星認為是準確的,但有些批評也有偏頗,但是茅獎的評獎規(guī)則一直也處于不斷修改當中:“尤其這一屆,抽了好多年輕評委,一些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評委,并且向社會公布初選結(jié)果,還增加了評委回避制,比如鐵凝的《笨花》沒有參評!
“現(xiàn)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茅獎從80年代初走到現(xiàn)在,初期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允許存在,文學也一直處于一種放與收的爭論中,改革開放初期思想陰晴不定,帶給文學的影響我們應該允許它存在,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社會越發(fā)展,我們的茅獎評獎越公正!彼J為。
(狄蕊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