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8日電(張雷杰)今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山西“臨縣傘頭秧歌”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這是繼二OO七年以來,“臨縣道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后,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傘頭秧歌”是中國北方眾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種,因以手執(zhí)花傘者領頭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稱“傘頭秧歌”,是一種規(guī)模大,有氣勢且極富特色的群眾性節(jié)日歌舞活動形式。秧歌隊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一、二百人,領隊者手持一把用彩綢裝飾的花傘,被稱為“傘頭”。
“傘頭”既是秧歌隊的指揮,又是善于即興編創(chuàng)歌詞的好歌手。所唱的曲調雖然不多,但其唱詞卻是千變萬化,見到什么唱什么,走到誰家唱誰家,所到之處隨時皆可見機而唱,唱詞都是傘頭臨時即興編出。有時兩支秧歌隊在街頭相遇 ,兩隊的“傘頭”就要展開對歌 。所以,作為“傘頭”,必須具有機警、靈活、詩思敏捷的特長,因為,他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常常是十幾秒、幾十秒、最多不過一分鐘)之內,就要即興編出既要針對性強,內容含蓄,又要語言準確且合轍押韻的四句唱詞來。這種對唱,有時是在主、客兩隊(東道主秧歌隊與被邀來表演的秧歌隊)之間進行的。在這種場合,觀眾常為那些唱詞編得好的“傘頭”歡呼喝彩,氣氛極其熱烈。
“傘頭秧歌”主要流行在黃河流域的晉西和陜北黃土高原,具體指山西省呂梁市的臨縣、離石、柳林、方山、中陽、石樓,和陜西省榆林市的吳堡、綏德、佳縣、榆林、米脂、子洲、青澗等十幾個縣、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臨縣最盛,因此又稱“臨縣傘頭秧歌”。(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