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陽鄧州幾個村落里,生活著7個風俗迥異的家族,他們對親人的稱呼比較怪異,他們流傳的風俗也讓人奇怪:祭灶在臘月二十四,吃紅頂子饃,老人死后棺材橫放,親人還跳棺,出殯時棺材小頭朝前,埋葬時下面放一塊木板。他們?yōu)楹稳绱斯之悾克麄儚哪睦飦?又?jīng)歷了怎樣的家族曲折?
鄧州神秘家族的神秘風俗
出鄧州西北20多公里,有三個神秘的村落,上營、下營、張許(西營),統(tǒng)屬于上營行政村。
很早的時候,當?shù)厝司陀X得上營人比較怪:他們把爺叫做“ba(爸)”,把奶叫做“ma(馬)”,把爹叫做“dia”,把媽叫做“nia”,把姑叫做“gao”,把姑奶叫做“gaobao”。大忙季節(jié),?梢栽诖孱^聽到小孩子喊:diadia啊,nia啊,俺爸和馬讓你們回來吃飯了!
“路過的人聽了都會笑。”今年60歲的涂征,回憶起小時候的情景,那種好奇的感覺依然存在。雖然上營離他老家很近,但他弄不清楚他們的叫法為何這么特別。
涂征感到這里的人很特別:他們每年臘月二十四祭灶,不同的姓氏過的時間也不同,周姓在早上過,陳姓在中午過,蔡姓和黃姓在晚上過。而且小年當天他們吃紅頂子饃——在饅頭上面用紅曲染糯米做成一個紅頂帽子,像清朝官員的頂戴,似乎象征祖上有軍功。
除了這些奇怪的風俗,他們還有一些口傳的歷史:他們的祖上在結(jié)婚的時候,必穿得花花綠綠,載歌載舞;祖上老人喪葬的時候,風俗更為奇特:老人死后,棺材是橫著放在堂屋中,而且大頭朝東,小頭朝西,這與當?shù)氐呢Q放不同;在出殯當天的凌晨,子女們要舉行跳棺活動,他們打著雨傘,背著包袱,包袱里裝著冥幣,在棺材上跳來跳去,一邊跳一邊唱著挽歌:“你放心地回去吧,回去吧,回到大海對岸,那里有日月潭,那里有阿里山!背鰵洉r,棺材小頭朝前,大頭朝后;埋葬的時候還要在棺材下面放一塊木板。
小時候聽到的這些,涂征后來才弄明白:“回去吧,回到大海對岸,那里有日月潭,那里有阿里山。”就是希望親人死后回到臺灣。而棺材橫放,大頭朝東,是為了讓死者的頭朝向臺灣方向;跳棺時撐著傘是護衛(wèi)死者的靈魂回到臺灣,而背上包袱里的冥幣則供死者路上用;出殯時大頭朝后表示此地只是暫居之地,想的還是回到臺灣;棺材下面墊塊木板,是把木板當做了船,供死者的靈魂漂洋過;氐焦枢l(xiāng)。
他們祖先跟隨鄭成功部將作戰(zhàn)
1981年,涂征在縣對臺辦工作,才知道這一帶的人被稱為“閩營人”,“閩營人”中很可能有一些臺灣的少數(shù)民族,但他們在這里隱居了300多年,怕受到當?shù)厝说钠缫暎茧[瞞了自己的民族,而對外只說是漢族人。
1982年,鄧州市(當時稱鄧縣)進行人口普查時,涂征偶然翻看人口登記表,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個人登記的民族為高山族。這個人叫陳朝虎。涂征沒想到有這樣的收獲,就趕緊查找陳朝虎,他原來是一名醫(yī)生。據(jù)陳朝虎講,他是張村鎮(zhèn)上營行政村下營村人,他之所以登記為高山族,是聽他父親說的,他們的祖先是來自臺灣的高山族。
涂征馬不停蹄地趕到下營村,找到了陳朝虎的父親陳相亭。據(jù)陳相亭講,他們村陳姓共200余人,先祖叫依那思羅,是臺灣高山族人。高山族共分鄒族、布農(nóng)族等9個民族,各有各的語言,最后被統(tǒng)稱為高山族。而依那思羅則為鄒族人,是隨鄭成功的大將黃廷降清后來到了鄧州。
這段歷史在調(diào)查“閩營人”時涂征就已經(jīng)熟悉:收復臺灣以后的第二年,鄭成功去世?滴跗吣,鄭氏家族發(fā)生內(nèi)訌,很多將領無辜被殺。在收復臺灣中立下戰(zhàn)功的大將黃廷心灰意冷,率領10萬大兵降清。在北上京城到達盧溝橋時,接到康熙圣旨,封黃廷為慕義伯,并令其自盧溝橋南下,沿途疏散士兵。
黃廷接旨后,立即揮兵南下,沿途設置“官兵里”,讓他們一邊農(nóng)桑一邊操練,以待國家征調(diào)。
黃廷一路南下,沿途分散士兵。到南陽時,把剩余人馬分散到泌陽、方城、南陽等七個縣。最后他帶領5營親兵5600人到達鄧州后,在這里設置了5個“官兵里”,把士兵分散到48個村子里。
按照陳家人的傳說,陳姓始祖依那思羅無疑就是這個時候來到上營的,但跟“閩營人”不同的是,他是來自臺灣的土著居民,其后人保持著與當?shù)厝瞬煌牧曀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