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秋節(jié)古人想到的是它們

分享到:
分享到:

提到中秋節(jié)古人想到的是它們

2024年09月18日 11: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自唐代起,農歷八月十五日正式成為專門節(jié)日“中秋”,賞月、拜月成了不變的慶典核心。說起中秋賞月,諸多意象便浮現(xiàn)在國人的腦海中:服食不死藥后飛升的仙女嫦娥,與她相伴的玉兔、蟾蜍和桂樹,高處不勝寒的瓊樓玉宇……千百年來,這些代表月亮的形象被古人反復吟詠,銘于金石,繪于絲帛,凝聚成寫入文化血脈的共有記憶。

  白兔搗藥秋復春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兔和蟾蜍既是人間常見的動物,也是自古以來的月之象征,這與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觀念聯(lián)系緊密。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顧菟”最常見的解釋是兔。漢代《五經通義》亦有詮釋:“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于陽也。”在馬王堆漢墓錦飾內棺的蓋板上,覆蓋著一張在西漢人心目中能夠引導墓主魂魄升天的“T”型帛畫。畫面上部描繪了天界的神仙景象,其中左上角是一彎銀白的新月,蟾蜍和玉兔置身其上,和右上角的日中金烏遙遙相對。

  有趣的是,盡管古人通常稱月宮為“蟾宮”而非“兔宮”,但月亮總是和形象更好的玉兔深度綁定,玉兔的工作職責也比蟾蜍明確得多。在我國神話體系里,西王母以“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的身份掌管不死仙藥,玉兔在她座下專司搗藥。漢代以西王母為主題的畫像石上,持杵玉兔經常伴隨左右,甚至還不止一只,有的兩兩對立搗藥,有的左右開弓篩藥。

  隨著時間的推移,玉兔的工作地點從西王母的洞府轉移到了月中,與嫦娥朝夕相伴,并因制作仙藥之功備受尊崇。宋代的“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廣告雕版上,有一只白兔拿著藥杵搗藥的圖案,兩邊八個字像對聯(lián)一樣均勻排列:“認門前白兔兒為記”,是目前所見的全世界最早的商標,下面印著簡練的廣告詞。從意象的關聯(lián)也可見店家設計的用心之處,玉兔陪伴在月宮嫦娥的身邊,就像針陪伴在閨中女子身邊一樣。

  在人們的想象里,玉兔的毛色應如皎皎清輝一般潔白?,F(xiàn)代人對“蹦蹦跳跳真可愛”的小白兔早已司空見慣,但長期以來,我國古人只見過毛色棕褐、奔跑迅速的野兔,白兔屬于罕見的基因突變現(xiàn)象,和天界月宮關聯(lián)后,更增加了一重祥瑞的光環(huán)。《抱樸子》記載:“虎及鹿兔,皆壽千歲,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能壽五百歲者,則能變化。”明代,由歐洲穴兔馴化的家兔傳入我國,白毛家兔也不再罕見。或許在這層因素下,人們描繪的玉兔造型越來越小巧馴順,如同嫦娥的寵物,和神仙信仰的世俗化相輔相成。

  蟾蜍守護廣寒宮

  與玉兔相比,月中蟾蜍的存在感相對較弱,更像固定的吉祥物?!逗訄D》曰:“蟾蜍去月,天下大亂?!钡谏瞎艂髡f里,蟾蜍竟一度被視為服食不死藥后飛升的嫦娥的化身,后來才各自分立。

  嫦娥本作“姮娥”,漢代因避文帝劉恒諱,改稱常娥、嫦娥,亦有素娥、霜娥等別名。關于嫦娥奔月的最早記載,來自現(xiàn)已亡佚的戰(zhàn)國《歸藏》,《文選》引之:“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辨隙鸨荚碌耐暾适率滓姟痘茨献印?,東漢張衡在《靈憲》里詳細講述:“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在東漢人的心目中,嫦娥化為蟾蜍并非對她的懲罰,而是大吉之相,表示她真正成為主宰月亮的“月精”,因此也有詩中稱嫦娥為“蟾妃”。在東漢畫像磚上,描繪了蟾蜍在西王母座下獻舞的場景。

  魏晉六朝后,嫦娥逐漸與蟾蜍獨立開來,以美麗的月中女神形象為人熟知,居住在光華瑩澈的廣寒宮中,殿前有著大桂樹。蟾蜍則是和嫦娥、玉兔并列的月中居民,“蟾三足,窟月而居,為仙蟲”。唐代銅鏡背面的裝飾常以月宮為主題,桂樹下嫦娥起舞,玉兔搗藥,蟾蜍跳躍,一派和樂氣象。相傳唐玄宗曾在天師的法力相助下,于中秋夜飛上月宮,遠觀守衛(wèi)森嚴的廣寒清虛之府,聆聽仙娥在桂樹下歌舞的樂音,歸來后編成《霓裳羽衣曲》。大同出土的元代鏤空瓷枕描繪了這一景象,枕座正面塑嫦娥在月宮中攬鏡自照,蟾蜍和搗藥玉兔守在階前,背面是帝座上的唐玄宗。

  在古代,不僅玉兔被民間視為接地氣的神靈“兔兒爺”,蟾蜍也受到崇敬,認為它可以鎮(zhèn)兇邪、助長生?!侗阕印穼⑷f歲蟾蜍視為靈異的仙藥:“帶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還自向也?!鼻宕?,蘇州周王廟藏有一尊重50斤的碧玉三足蟾蜍,別名“青花大將軍”,每年玉器行會時,派八人抬著它走遍街巷,人們爭相觀看,祈求吉祥。

  天上桂樹人間看

  “仙娥玉宮秋夜明,桂枝拂檻參差瓊”,秋季正值桂花盛開,與月中桂樹的意象相輔相成。唐宋時流傳,杭州靈隱寺中的桂花是中秋夜從月宮落下的種子長成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薄秾W齋占畢》附會了桂花樹和月的關系:“土之生物,其成數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數,故花四出而金色,且開于秋云。”

  在古人心目中,折取月宮的桂樹還有象征科舉及第的含義,最初源自“折桂”的典故。晉代郤詵曾對晉武帝以“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作比,夸耀自己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唐到清,農歷八月都是舉辦鄉(xiāng)試的時間,唐代人結合“折桂”之典,將月中有桂的傳說與之關聯(lián)起來,“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為蟾,以登科為登蟾宮”,自此“得桂”“登蟾”都成為科舉及第的代名詞。“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成為少年男女拜月時的常見祝愿。

  宋代人過中秋時,讀書人常?;ベ浻妹追?、桂花、甘草水做的“廣寒糕”,以此祝愿“蟾宮折桂”。古人往往著意描繪嫦娥在富麗的月宮中現(xiàn)身,折下桂枝遞給舉子的形象,以此象征科舉順利,平步青云,也透露出“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的隱喻。文/瑤華

【編輯:張子怡】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