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fā)改委6月30日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后,有關這次調價的議論一直不絕于耳。先是有報道稱,漲價后的國內油價已高于美國;后來,中石化“權威人士”細細解釋中美油價構成,否認了這一說法。昨日,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進一步說明,目前國內油價仍低于國際水平。
成品油供應商解釋完了“油價上調合理”,仍難消人們的疑慮:漲價后,為何許多地方加油站都在進行降價促銷,與漲價效應形成對沖?
國內油價還沒漲到位?
昨日,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跳出中美油價比較的話題,站在“國內國際”這個更高的角度對日前的調價動作作出說明:6月1日我國汽柴油零售價格每噸上調400元,對應的國際原油價格為每桶51美元,按新機制計算還有7美元的價格沒有到位;6月30日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后,對應的國際油價為60美元,按新機制計算還有8美元的價格沒有到位。盡管當前國際油價已回落到每桶63美元,但仍然高于目前的國內成品油價格。
去年6月20日我國調整國內汽柴油出廠價后,國內汽油最高零售限價為每噸7553元,與目前國家規(guī)定的汽油最高零售價每噸7530元接近,而去年國際油價卻遠遠高于目前的水平,這引起社會對當前我國成品油價格的廣泛質疑。
對此,中石化專家解釋稱,首先,由于消費稅改革及相應的附加稅的提高,去年同期和目前看似同一水平的成品油價格對應的不含稅裸價差異較大。他分析說,與去年的汽油價、稅結構進行比較,目前價格中每噸汽油的稅金絕對額增加了1222元。目前每噸汽油價格中稅金為2735元,稅金在油價中占36%左右,不含稅的裸價為4795元,按定價機制對應的國際油價為每桶60美元;而去年每噸汽油價格中稅金為1513元,不含稅的裸價為6040元,稅金在油價中占20%左右,按定價機制對應的國際油價為每桶80美元。此外,去年同期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相比遠未調整到位,國內煉油企業(yè)承擔了巨額煉油虧損。
內外油價是否有可比性?
成品油供應商的解釋,似乎并未完全平息人們心頭的疑慮。
一位人士就很不解:油價最近一次上調后,我看到石油系統(tǒng)或與石油有關的一些專家出來為高油價辯護。我真的很奇怪,這些說中國油價低的石油專家和高管,為什么就偏偏不去看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收入要遠遠低于美歐民眾的水平?難道要建設一個節(jié)約型社會,就非得要高到老百姓用不起油?
而據(jù)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計算,按照目前每升6.37元的油價,剔除政府稅收后石油公司真正拿到的銷售收入約4.08元,而美國剔除稅收后石油公司拿到的收入是3.64元,英國則是3.294元,日本是3.4元,都要比中國的石油公司低。這才是石油公司即使在消費疲軟的情況下也要上調油價的真實原因。
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僅就價格簡單比較,相對于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消費水平,國內成品油價格有點偏高。但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成品油價格構成不同,兩國間油價沒有太多可比性。如國內成品油價的稅負比美國高:美國汽油零售價的稅占比為15.36%,而中國的稅占比高達36.22%。
經營不善要由消費者買單?
在油價該如何進行內外比較的問題上,相關方各說各理。然而,最新調價后,一個怪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值得關注,那就是一些地方煉油廠以及加油站均在降價促銷。
如山東等地煉油廠多次對汽柴油批發(fā)價進行下調,下調額度達到200元/噸。與此呼應,石家莊一些民營加油站也再次打出降價促銷牌。而京城外資、民營等數(shù)十家加油站在調價次日就立即降價促銷。這些加油站多拿市民常用的93號汽油“開刀”,最便宜的價格比市場價每升便宜0.3元。
有人分析,一邊是國家以政令形式提價,一邊卻是企業(yè)的自主降價,這是一種怪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初對石油行業(yè)進行拆分,本應同時放開石油價格,但卻遲遲沒有放開,從而讓石油公司有了口實,使得它們一方面可以將經營不善的責任推到政府身上,另一方面要求油價與國際接軌,把國內開采出的原油賣出國際油價的高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