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格何時上調是近日各方格外關注的焦點。
日前,隨著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上調460元/噸,成品油價上調的預期愈加強烈。其實早在本月初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以正式文件確定了油價管理辦法,而本周國務院出臺的《石化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再次強調要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上述管理辦法,成品油價早已達到上調的界限。
在這一強烈預期下,資本市場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巨頭受到大資金追捧。
定價機制已經理順
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一直備受關注。5月7號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指出,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這一正式文件的內容與之前市場的預期吻合,并被研究人士認為是近幾年官方針對油品定價方面正式出臺的一項重大政策。此前市場關于成品油價格的調整猜疑不斷,本次價格管理辦法的調整進一步明確了成品油調價的方法。中金公司分析師張金濤認為,以正式文件公布油價管理辦法,體現了政府推進油價市場化的決心,將增強市場對于煉油和銷售毛利的信心。
此外,近日國務院剛剛出臺的《石化產業(yè)調整與振興規(guī)劃》中,除了為石化行業(yè)未來三年的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導,保證大型石化項目的建設外,還提出要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研究人士表示,這進一步從制度上明確了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方向,為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定價奠定了政策基礎。
成品油價上調預期強烈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xù)走強,在上周國際油價盤中觸及60美元/桶,盡管此后急速向下回落,但本周,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6月合約價格再次逼近60美元/桶。這一價格距離3月25日國家上調成品油價時國際原油價約53美元/桶漲幅早已超過4%。按照上述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上調價格似乎順理成章。
近日航空煤油價格的上漲以及全國多個地方成品油批發(fā)暫停,進一步強化了汽油、柴油價格上漲的預期。有分析指出,一直以來,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煤油價上調往往都在同時,即便不同時,也是航空煤油較晚,此次航空煤油率先跟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那么汽、柴油價格就沒有理由按住不調。
不少研究一致預計,近期汽、柴油最高零售價將上調500元/噸左右,調整幅度分別為8.8%和10%。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5月12日舉行的2008年股東大會上也表示,按新機制國內近期的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有望上調500元/噸。
盡管預期強烈,但相關部門遲遲沒有出手。張金濤認為,《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布降低了煉油行業(yè)的政策風險,但是政策風險仍未完全消除。他表示,“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可相應調整”說明價格調整并不是自動實現的,發(fā)改委仍然掌握著調價的權力。此外,管理辦法中并沒有提到具體的成品油價格計算方法,包括原油價格基準、平均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等因素均沒有明確說明。
石化雙雄受追捧
盡管成品油價上調還只是在預期之中,但資本市場上,資金已經開始在兩大巨頭上堆積。數據顯示,3月末持有中國石化的機構包括了45只基金、一家保險公司、一家券商以及一只社保基金組合等機構投資者。
短期吸引資金進入、刺激石化雙雄走強的因素,除了石化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的政策外,更多的在于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理順和上調預期。研究指出,成品油價格改革以來,煉廠利潤確定,煉油業(yè)務實現扭虧為盈。近期國內汽、柴油批發(fā)價將再度回升,并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大石油公司能夠根據原油價格走勢更靈活地調整銷售策略。另外,二季度以來,國內煉企陸續(xù)進入檢修期,現貨供給的減少或將使成品油價格維持高位。
2008年,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原油加工量分別為1.69億噸和1.15億噸,分別占國內原油加工總量的49%和34%,隨著大型煉油項目在未來幾年的完成,以及小型煉廠的關停并轉,這兩家公司在成品油生產及銷售領域的規(guī)模優(yōu)勢將更明顯。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理順以及上調的預期,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下游產業(yè)將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不過天相投顧的研究指出,油價的上調短期內確實對中石油、中石化的股價有正面刺激作用,但在新的定價機制下,發(fā)改委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頻率將增加,這既包括上調亦包括下調,所以建議投資者對短期的價格調整保持冷靜,而更多關注原油價格走勢。 (趙洋 來源:金融時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