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消費者狀告北京現(xiàn)代雅紳特“降價案”正式開庭。之前頗受關注的該案,在案子真正走向法律程序后,媒體對其的熱情反而開始降溫。開庭后的第二天,北京的主要媒體以及主要網站,都沒有對此進行報道。
這樣的結果并不出人意料。據(jù)開庭當天到場的媒體報道,北京現(xiàn)代的代理律師把很多時間用在質疑當初報道雅紳特不降價的網絡有無發(fā)布新聞的權利。實際上,他的這種質疑給人的感覺完全是多此一舉。
任何一個廠家的老板都不會在其新品上市的喜慶氣氛中,很不著調地預測公司的新產品會降價,這是人之常情。其實,老板在新品上市之初,預測產品不降價的承諾并不少見,從日用品、家電到房產幾乎每個商業(yè)領域都有,但最后幾乎所有產品都會出現(xiàn)價格波動,這不足為奇。同樣的事到了汽車商業(yè)領域,怎么就變成了“欺詐”行為?
從根源上說,這是打著消費者名義維權的購車者,并沒有把汽車當成正常的消費品。正常消費品在正常的市場經濟行為中,決定其價格的是市場,因此新產品的降價、漲價應該與“欺詐”無關。試想,如果你買的車漲價了,有人會把漲價的錢補交給廠家嗎?顯然不會。東風標致307曾經的降價補償是做秀,不是做生意,現(xiàn)在東風標志307的價格幾乎月月下降,誰還收到過東風標致的補償金?
事實上,針對雅紳特“降價案”,消費者維權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商業(yè)范圍。根據(jù)媒體報道,代表車主維權的車主稱,他們并不是想要回降價補償,而是要求北京現(xiàn)代進行道歉。這個維權行動已經被扣上了道德的高帽,成為一樁非理性維權。
消費者的這種非理性維權,最初出發(fā)點可能是一時的沖動,但推動該維權行為繼續(xù)“鬧大”的卻是媒體的縱容,F(xiàn)在,媒體沒有興趣了,鬧劇也就該收場了!(京華時報 張利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