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13日電 據(jù)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提起“黃一鶴”這三個字,中老年觀眾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正是這位央視導演,打破了億萬中國人千百年來吃餃子、放鞭炮等一成不變的過年習慣,讓收看喜慶、熱鬧的春節(jié)晚會成了中國人全家團圓的“新傳統(tǒng)”。我們應當由衷地感謝第一屆春晚導演黃一鶴,他不僅開創(chuàng)了春節(jié)晚會,更是開創(chuàng)了我國電視演出史上的第一次現(xiàn)場直播以及最早的與觀眾互動的電視手段;此外,黃一鶴還首度邀請港臺藝人加入春晚的演出陣容,讓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感動了大江南北……
黃一鶴談春晚
不重視親情春晚就沒有立足之地
作為最資深的春晚導演,黃一鶴在接受采訪時明確指出:“春晚的本質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離開這一點,不管你怎么包裝,不管你請多少明星大腕都沒用!
“每到春節(jié)的時候,不管是火車、飛機、水上陸上,都有一億多中國人要趕回家團圓!秉S一鶴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么大的親情號召力。如果不重視中國人這種親情,春晚就沒有立足之地。春晚應該讓大家感到骨肉團圓,要讓人民感到春晚是他們自己的晚會,而不單單是看演員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為什么1983年春晚人們都爭先恐后地點播《鄉(xiāng)戀》那首歌呢?因為那首歌傳達了人們的親情。如果一個晚會能把這種人心抓住,人們怎么會不喜歡呢?說穿了,春節(jié)晚會是人性真情的留戀。
本山年年上春晚實在不容易
黃一鶴和趙本山有著一段特殊的緣分。在1990年之前,趙本山曾經(jīng)三度沖擊央視春晚,但都兵敗而歸。1990年,黃一鶴再度出任春晚導演,終于給了趙本山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讓他得以在全國人民面前露面。十幾年后,當黃一鶴談起趙本山時,他是帶著一臉的同情。“趙本山不容易啊,”黃導演連連感嘆道。“他每年都堅持在春晚上演出小品,觀眾們對他寄予了極高的期望。但我知道趙本山挺不容易的,歷史上不管多偉大的演員,要想不斷超越自己都是非常困難的。本山一個小品演得好,觀眾就要求他以后每年都要超越自我,這是不太現(xiàn)實的。不管是媒體還是觀眾,都應該對趙本山寬容一些,不要對他們過于嚴酷,等到把演員的才華耗盡了,再把他一腳踢開!
黃一鶴的四大超前貢獻
第一次采用直播模式
20多年前,當黃一鶴接到導演春節(jié)晚會的委派時就敏銳地看到,作為在中國最喜慶的節(jié)日里播出的晚會,春晚絕對不能板起面孔,如果繼續(xù)采用錄播的形式,全國人民就只能被動接受春晚的節(jié)目,就不會有全民參與的熱情。黃一鶴當時做出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決定:采用直播的形式,用最靈活、最直接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目光。這一消息傳出,舉國皆驚,在一片懷疑的聲音中,黃一鶴堅持進行電視直播。1983年,全國觀眾在電視中看到與晚會現(xiàn)場同步的文藝演出。那一晚,人人都覺得很新鮮,但時至今日我們才發(fā)現(xiàn)1983年的這次直播,對今后有多么深遠的意義。
第一次開通與觀眾互動電話
黃一鶴的另一大貢獻便是在1983年大膽采用了與觀眾互動的形式,開辟了電話點播節(jié)目的專線。那時候央視只能為春晚提供四部電話,這四部電話的鈴聲此起彼伏,大家不僅擔心電話線路不夠用,更是擔心電話線路會不會因過熱而引發(fā)火災,因此當觀眾們迫不及待地打進電話的時候,工作人員們卻準備了滅火器,在電話旁邊嚴陣以待。
第一次請港臺演員上春晚
黃一鶴的第三大貢獻便是邀請港臺演員來參加春晚,這在當時又是一次膽大包天之舉。1984年,黃一鶴決定邀請張明敏與奚秀蘭等港臺演員來京參加春晚的演出。可是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黃一鶴的節(jié)目單一直沒有被批準。最后上級領導甚至發(fā)話說,黃一鶴你要是堅持請港臺演員來,那你就別當這春晚導演了。在眾人的矚目之下,黃一鶴說,藝術家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你要不讓我請港臺演員,那我就不當這導演了吧。在最后一刻,黃一鶴的想法得到了采納。那年的春晚上,張明敏一首《我的中國心》感動了大江南北,令無數(shù)人落淚。海外媒體也對這屆春晚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一次請專家來研究觀眾“笑點”
黃一鶴的第四大貢獻是記者偶然發(fā)現(xiàn)的。黃一鶴偶然提到說,那時做春晚,為了讓觀眾開心地笑起來,他竟然請來了生理專家和心理專家。這讓記者感到非常吃驚,那時候大多數(shù)人恐怕還不知道心理學為何物呢!拔覀冋埳韺W家和心理學家一起幫我們研究,觀眾看一個節(jié)目看多久會疲憊!秉S一鶴說,“看每次笑他們會笑多久,連續(xù)笑多久他們會感到疲憊。我們根據(jù)觀察測試出來的數(shù)據(jù),來編排節(jié)目,讓觀眾笑而不累。”黃一鶴此言令記者深為折服。(記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