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起房子、房價,話題總會繞到溫州人身上,因為溫州炒房團的名聲實在太響了,他們似乎是撬動房價最有力的那根杠桿,所過之處房價攀升,溫州炒房團真的有這么神嗎?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溫州的黃先生,他早在1998年就開始投資房產(chǎn),從住宅,商鋪,寫字樓到工業(yè)用地,都是他的投資對象。
溫州人喜歡投資實業(yè)的不動產(chǎn)——房產(chǎn)
雖然下著雨,黃先生還是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去看他的一處房產(chǎn),這處房產(chǎn)是當年黃東升從政府的競拍中買下的,底樓租出去做了一個小超市,樓上則租給人家做了服裝廠。
黃東升:“98年的時候,這兩間是政府投標投下來的,賣給我,56萬,那邊是24萬6,80萬8千!
黃東升告訴記者,這樓上樓下的幾個單元一共有900多平米,他當年買下時才900塊錢一平米,一共才花了80多萬,當年租出去就租了一個好價錢。
黃:“超市從2萬開始租,租到今年3萬7。”
樓上服裝廠的租金開始是7萬5后來漲到了9萬,由于這處房產(chǎn)在溫州市的西南郊的一個鎮(zhèn)的中心,位置較好,當時租戶一次就和他簽了5年的合同。
老板:“現(xiàn)在找店面也比較難找,一下子開下去要搬總是麻煩,當時一下簽了5年,現(xiàn)在又簽了3年!
黃東升告訴記者,這是他最得意的投資之一,因為到現(xiàn)在,這處房產(chǎn)的租金已經(jīng)完全可以抵當年的投資了。
黃東升:“5年他們的租金已經(jīng)基本上保本了,租金已經(jīng)基本上租回來了,房價都租回來了,樓下租金1/3,樓上2/3,8年收回成本了,0成本了。”
8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而更讓黃東升得意的是,這處當年位置并不特別好的地段已經(jīng)大大地升值,房價從當年的每平米900元漲到6000多元。
黃東升:“現(xiàn)在漲到6000多了,店面漲到1萬2,漲了5-6倍,現(xiàn)在是凈資產(chǎn),價值500萬,不到十年凈賺500萬,將來還會升值,區(qū)政府搬過來,新火車站在這兒!
黃東升投資房地產(chǎn),在溫州人中間也算得上是比較早的,他告訴記者,溫州的民間資金多、房源少,對房子的需求量大,因此大家最先是在溫州本地搗騰房子,但溫州地方小,本地土地存量少,后來很多人就把眼光轉向外地,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溫州人喜歡投資實業(yè)特別是不動產(chǎn),他們不愿炒股、炒期貨,只肯買房。
黃東升在溫州開了一家專門生產(chǎn)辦公家具的工廠,而黃東升對記者津津樂道的不是這些家具本身,而是在談設計這些辦公家具時對空間占有的理念,這是他從投資寫字樓出租時得到的啟發(fā)。
黃東升最早開始投資房產(chǎn)是在1996年,當時他以每平米3800元的價格買了一套房子,本來打算自己用,后來他把房子出租后,發(fā)現(xiàn)每個月的租金就有2500元,他于是又買了一套,這兩套房子在1998年就漲到了6000多一平米,嘗到了甜頭的黃東升于是開始不斷投資房產(chǎn)。
黃東升:“那個時候做樓怎么做,溫州人定金一放進去就可以拿到20萬的回報!
黃東升告訴記者,當年,溫州人時興買樓花,由于當時對按揭沒有限制,買幾套都行,許多人就是看中了投資房產(chǎn)較大的升值空間,開始投資房產(chǎn)。
黃東升:“最多的那套房子是從30萬定金交進去,按揭做了70萬,3個月以后就賣到150萬,30萬賺50萬!
由于溫州本地的房源太少,后來在房地產(chǎn)市場興起后,黃東升開始把眼光轉向北京和上海,在北京,他主要是投資寫字樓,然后出租,2001年,他和10幾個老鄉(xiāng)在中關村連手買了一層寫字樓,專門出租給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為此,他還專門委托了一家網(wǎng)站做市場調查。
黃東升:“在北京做市場調查就花了10萬塊錢,調查結果是北大和清華的學生畢業(yè)出來是5千塊錢的工資,但是要1千塊錢租房子,1千塊錢租寫字樓!
黃東升把這些寫字樓隔成8平米左右的小間,配備好生活和工作設施,專門出租給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結果,在許多寫字樓都租不出去的情況下,他的寫字樓別人排隊搶租。
黃東升:“回報率那時候是15%,現(xiàn)在將近18%左右。”
而在上海,黃東升主要投資小型公寓,他投資的樓盤主要是地段好,交通方便,且周圍寫字樓多的地方,便于出租。
黃東升:“我想在地鐵邊上,大學城邊上,就是車程不到5分鐘的路我會買的,一個就是針對老外使館區(qū)這邊的,還有就是高級寫字樓邊上那種小套型的,租給白領的大學畢業(yè)生的,這些對象住,它才有穩(wěn)定的回報!
黃東升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他在上海購房時,一個老太太和他同時看中了一套住宅,在簽約時,老太太猶豫了,黃東升買下了,結果這個樓盤升值很快,一年后,老太太多花了20萬從黃東升手里買回了這套房子。
黃東升:“一年以后她給我賺了20萬,她那個時候以為房子會便宜不買。”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