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與東盟的三個15年

2006年11月01日 09:35

    十月三十一日,第三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人民會堂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菲律賓總統(tǒng)阿羅約(左)、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右)等十一國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 中新社發(fā) 廖文靜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10月30日,中國—亞細安(注:東盟)在南寧紀念雙方建立對話關系15周年。雙方還舉行第三屆中國—亞細安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仡檶υ捄献15年來的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出,雙方收獲到的是11個國家總共18億人口的友好交往與全面合作。

  正式成立于1967年的亞細安,盡管是以共促平等、協(xié)作、和平、穩(wěn)定為宗旨,但其通過區(qū)域結盟以防范大國威脅,乃是當初眾所周知的目的。然而,歷史的風云際會,讓兩者的政治敵意得以逐步冰釋。從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15年間,中國和亞細安握手言歡。特別是在從1990年8月到1991年10月不到一年半時間里,中國先后與印尼、新加坡、文萊建交。

  1991年7月,亞細安首次邀請中國外長出席其外長會議。由此開始,雙方正式建立對話關系,迄今已有15年。

  這個15年,是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時期,而新一輪“中國威脅論”也是甚囂塵上。在政治敵意尚未完全消解的情況下,亞細安又有了新的疑慮和敵意:中國的崛起,在資源、貿易、領土、軍事等方面,會不會威脅到亞細安?

  其間,中國通過一系列努力,包括在亞洲金融危機、沙斯和禽流感疫災中的作為,在涉及領土領海爭端上的克制冷靜等,使亞細安逐步消除疑慮,并不斷提升與中國的合作:從“磋商伙伴”升格為“對話伙伴”,再到“面向21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然后進一步升格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

  在經濟上,由于2005年7月正式啟動了中國與亞細安自貿區(qū)全面降稅進程,雙方貿易合作進入了全面深入發(fā)展的新階段。這一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303億美元,是1991年的15倍多。亞細安已躍升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即將成形的中國與亞細安自由貿易區(qū),是世界上由發(fā)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qū),除了將惠及中國和亞細安共11國之外,更將是亞洲經濟持續(xù)成長的強大引擎。

  政治上,溝通對話機制充足且暢通:從六個專業(yè)部長會議到大湄公河次區(qū)域領導人會議,從頻繁的首腦互訪到10+1峰會,定期會晤與不定期會晤結合,決策機制與執(zhí)行機制互補,雙邊互信不斷鞏固發(fā)展。

  30多年過去了,由于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和中國國內政治經濟的逐漸轉型,冷戰(zhàn)思維在中國和亞細安關系中已經式微,但雙方仍然面臨諸多結構性矛盾。而所有這些矛盾的控制和最終解決,有賴于中國,同時也有賴于亞細安各國加深對華了解,正確看待中國的崛起,以合作的建設性姿態(tài)處理對華關系。

  中國與亞細安用15年消除敵意、握手言歡,又用15年深化友好、提升合作。相信再經過15年的努力,雙方的互信合作并將達到一個新水平。

  (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有刪節(jié);作者:張智新)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