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如果說有一天韓美同盟真會挽歌奏起,恐怕不會是因為朝鮮半島形勢的變化,而是更大范圍內的安全格局轉變
9月初,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告訴自己的同胞“有些人擔心韓美關系是不是出現(xiàn)了問題,但只要我和布什見面,就能安靜一會兒”。上星期,青瓦臺主人結束了對美國的工作訪問,如果盧武鉉行前的表示算是一種對國民的承諾的話,那么這一次他顯然沒能兌現(xiàn)諾言。不論是美國還是韓國,“擔心韓美關系的人”都沒有因為兩國元首會晤而安靜下來。
就在盧武鉉逗留華府的時候,《紐約時報》便慨嘆韓美之間的分歧“猶如日本海一樣寬”。作為應和,韓國學者在《亞洲時報》上也撰文認為盧布會唱響了美韓同盟的“挽歌”。美韓同盟出現(xiàn)裂痕已經不是一個時髦的話題了。三年來,青瓦臺和白宮之間的磨合頗不順利,如今兩國已經無法掩飾在眾多問題上的分歧,不論是朝鮮問題,還是自由貿易區(qū)談判,都異見重重。韓國相繼提出收回韓美聯(lián)軍戰(zhàn)時指揮權,更是搞得韓美同盟的支持者人心惶惶。
盡管如此,韓國人,至少是那部分習慣了美軍保護的韓國人其實仍然不必為以后自己管自己的日子擔憂。這是由國際政治的固有邏輯所決定的。一般而言,主權國家調整對外政策總是理性的,要么是認為原有的政策已經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將帶來危險;要么則是認為改變了的政策能帶來更大的利益。建立同盟作為外交戰(zhàn)略的一種,和其他戰(zhàn)略一樣,總是著眼于外部環(huán)境的。國際關系史上還不曾存在過不隨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的盟友關系,這就是人們總是說“沒有永遠的朋友”的原因。
但是人們并不需要悲觀于世事涼薄,因為這句話同樣可以理解為只要環(huán)境沒變,朋友就還是朋友。按照美韓同盟的三個層面:全球層面、區(qū)域層面、地區(qū)層面來衡量,韓美同盟仍然具有雄厚的共同價值基礎。
在全球層面,雖然韓國已經是世界第14大經濟體,軍事實力據說也可排入十強。但距離向英國一樣擔任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盟友還遠得很,即使是在亞太地區(qū),韓國也不是美國戰(zhàn)略棋局上最為倚重的棋子。無論怎樣,韓美關系的全球價值都是一個不太值得討論的問題,考察韓美同盟的前途,仍然要著眼于地區(qū)和區(qū)域層面。
就地區(qū)層面而言,韓美同盟是朝鮮戰(zhàn)爭的產物,只要朝鮮戰(zhàn)爭之后的半島國際關系格局沒有改變,韓美同盟就“環(huán)境決定政策”的邏輯而言,就沒有改變的必要。雖然盧武鉉力主對朝鮮提供援助,奉獻“陽光”,與美國人的冷面孔形成鮮明對照,但是在以朝鮮為首要安全威脅、拒絕朝鮮成為有核國家這一點上,雙方并沒有分歧。只要朝鮮還是美韓兩國共同認定的朝鮮半島安全威脅,韓美關系就擁有牢不可破的根基。不同的只是對待平壤的度罷了——青瓦臺主張用陽光融化朝鮮,而白宮則打算“凍死他們算了”。
實際上,真正可能威脅到美韓同盟的并不在朝鮮半島,而是在半島之外的亞洲其他地區(qū)。作為美國亞太安全戰(zhàn)略的兩個支柱之一,美韓同盟對于美國來說,不僅僅具有半島價值,美國更希望能利用韓國和駐韓美軍在傳統(tǒng)與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中發(fā)揮更為機動靈活的作用。但韓國卻對此不能不有所保留,在傳統(tǒng)安全領域尤其如此——韓國人需要的是美國的保護,可不是為美國人效犬馬之勞。韓國既然不像美國的另一個亞洲盟友一般有主宰亞洲的野心,也就沒有甘為驅馳的必要。按照這一邏輯,如果說有一天,韓美同盟真會挽歌奏起,恐怕不會是因為朝鮮半島形勢的變化,而是更大范圍內的安全格局轉變。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葉海林)